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央企基层,苦“过度追责”久矣。

那么过度追责的根源在哪里?

在很多人看来,恰恰是源于部分管理层和上级单位/部门的不作为、不担当。

一部分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当将军,

一部分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当将军,

做决策全靠开会、PPT,和身边几个亲信的汇报,

做决策全靠开会、PPT,和身边几个亲信的汇报,

从不愿两脚沾泥、两手沾灰。

从不愿两脚沾泥、两手沾灰。

做决策全靠拍脑袋。外行指导内行,总是做出

一些似是而非、想当然的决定,

基层明知是错误的,又不敢说“不”,只好事事留痕:

我开会认真讨论了、我做了几十上百页的PPT论证了、我带领团队亲临现场落实了...

加班加点,煞有介事,只为证明“我有在做事”,总之态度是良好的,至于结果如何,就不在我控制范围内了。

制定目标脱离实际。什么市场,什么客户,什么政策流程的约束,什么费用、人手不够,不存在的,“我只要结果”

上面对上“放卫星”,下面就只能大费周章,大干365天,决战100天,冲刺30天;

上面对上“拍胸脯”,下面就不得不东挪西凑,做假合同、造假业绩,陷入一场“皇帝的新衣”式的虚假繁荣。

一部分管理者,眼睛只盯着上面,

一部分管理者,眼睛只盯着上面,

为了自己不出错,层层加码严防死守,

为了自己不出错,层层加码严防死守,

无视基层疾苦。

无视基层疾苦。

指标层层加码:每一级都将指标加码下压,最后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不了还要问责,

搞得最后,谁也不敢“担担子”,人人只想“撂挑子”。

任务层层分解:一些上级单位或部门,打着领导的旗号,将诸多任务、文件、要求下达给基层,甚至将本应自己完成的工作转嫁给基层,

一个文件常常三点通知五点交,

一个下级单位,对接N个部门,表格满天飞,还动不动祭出“与考核挂钩”的大棒,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上边一张嘴,下边跑断腿,

基层总是处于“钱少事多离家远,位卑权轻责任重”的尴尬境地,

面对不切实际的任务,也只有祭出“形式主义”大法,认认真真应付,勤勤恳恳敷衍。

一部分管理者,靠问责推动工作、以问责代替管理,

一部分管理者,靠问责推动工作、以问责代替管理,

却对工作困难不给支持、不予解决、不闻不问。

却对工作困难不给支持、不予解决、不闻不问。

问责意识泛化:“问责”被视为推动工作的灵丹妙药,明知道有些要求不太合理、难以推行,

对下唯唯诺诺,对下重拳出击,通过问责、追责来恐吓基层去强行推进;

只提要求,不给支持: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上级的指令是不能提出异议的,

但完成任务的条件是要靠自己创造的,支持、指导是没有的。

领导动嘴,基层做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在这种氛围下,基层工作的第一诉求就变成了“避责”和不出事,

曾经一腔热血的员工,也逐渐变得推诿扯皮、不敢担当。

一部分管理者,懒zheng、惰zheng“一刀切”,

一部分管理者,懒zheng、惰zheng“一刀切”,

不顾实际情况,出了错就不问青红皂白,全盘否定。

不顾实际情况,出了错就不问青红皂白,全盘否定。

有功不奖,有过重罚:国央企的激励手段本就有限,还要考虑合规、公平性、群众意见等方方面面,

所以多数国央企,赏罚并不分明,大部分是有罚无赏、有罚少赏,甚至重罚无赏,

干得再好是应该的,但出了一点纰漏就动不动要被问责,付出没有回报甚至得到的是“负回报”,

长此以往,再高的工作积极性也难免受挫,基层出于自保,不得不“躺平”拉倒。

简单粗暴,不问实情:不顾实际情况的复杂性,问责“一刀切”,

不问青红皂白全盘否定,基层干工作的同时还要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

久而久之,干活、担责的人都吃亏吃怕了,

工作的第一诉求不再是“干事创业”,而是“安全至上”、“稳妥第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一部分管理者,毫无责任担当,

一部分管理者,毫无责任担当,

“层层压实责任”变成了“层层下推责任”,

“层层压实责任”变成了“层层下推责任”,

最后往往是基层流汗又流泪。

最后往往是基层流汗又流泪。

举个栗子,某公司经营业绩滑坡,但是,高层领导无责、上级单位/部门也无责,为什么?

因为高层已经充分向下传导了指标、传递了压力、传达了上级指示和精神,该走的流程,该有的文件、汇报、会议、动作都有,

所以不是决策层的问题,是经济大环境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是基层落实不力的问题。

层层压实责任,给下级布置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思想动员动作到位,最后你干不好、或干错了,当然是你自己的责任,

过程中流程闭环、文件扎实、拍照留痕、台账规范、纪要齐备,一切痕迹,都说明上级该做的工作已经做了。

就像课堂上,老师要求全体学生务必高度重视学科成绩、认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签署成绩目标责任书、承诺务必考**分,

最后全班考试不及格,不是老师无能,是学生自己不努力。

还有一部分管理者,看人下菜碟,

还有一部分管理者,看人下菜碟,

对自己人,大错误大问题视而不见;

对自己人,大错误大问题视而不见;

对其他人,小毛病小纰漏上纲上线。

对其他人,小毛病小纰漏上纲上线。

“找茬”式问责:把“追责”当成任务、指标来考核,“必须找出**个问题”,照本宣科,机械式问责。

基层不是活在真空中,也不是活在无菌世界,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及时调整策略,面对客户、供应商各色人等需要灵活应对,

假若在基层工作的痕迹中一帧帧回放、一字字推敲,想找出一些瑕疵,那简直易如反掌。

选择性执法:追下不追上、问小不问大,柿子捡软的捏,只敢拿基层的小错误、小问题开刀;

甚至将问责变成“整人”的工具,对自己人、GX户轻描淡写、轻拿轻放,

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则上纲上线,动辄拿出考究“文字yu”的精神,来为问责寻找依据。

现在的部分国央企,干点活不容易,

干事创业的人,动不动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这种氛围下,“免责文化”应运而生,并由此衍生了留痕文化、推诿文化、躺平文化、表演文化等多个变种。

归根到底,国央企的“过度追责”,恰恰是因为部分管理层的不担责,

干得好,是自己决策英明、领导有方,

干得不好,是执行层能力不足、实力欠缺,

干出问题,则将员工拉出来顶锅扛雷。

“领导”的本意是“带领、引导”,“管理”的内涵是“管人、理事”,

然而太多的管理者,打仗时只会躲在后方的安全区域遥控指挥、问责斩首,而从不亲自下场,带领队伍冲锋陷阵,

既不能很好地带领、引导企业走向正确的方向,也无法正确地管人、理事。

有这样的管理者珠玉在前,又怎能责怪基层不担当、不作为。

说到底,形式主义也好,明哲保身也好,

都只是基层对抗G僚主义的不得已而为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