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睡眠不足正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尤其是眩晕症,这种看似普通的小毛病,却能让人长期无法正常生活。许多患者因眩晕症反复发作,甚至被迫长期卧床,导致体能衰退,前庭功能严重退化。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帮助眩晕患者重新站稳脚跟?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前庭康复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眩晕症背后的“失衡”因素

眩晕症背后的“失衡”因素


人的身体平衡感主要依靠三大系统: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平衡的“三脚架”。
前庭系统像一个“内耳导航器”,帮助我们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方向;
视觉系统则提供外部空间信息,让我们能清楚判断周围的环境;
本体感觉系统则通过四肢肌肉和关节感知身体的姿态。
当三者中的某一系统发生问题时,平衡感便会受到影响。眩晕症患者正是由于前庭系统受损或失调,导致平衡“三脚架”倾斜,从而出现头晕、站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过,人类的前庭系统有着惊人的代偿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其他系统可以被调动起来,帮助前庭功能“接管”工作,重新恢复平衡。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前庭康复训练
什么是前庭康复训练?

什么是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基于物理疗法的功能训练。通过针对性动作来刺激患者的前庭觉、视觉以及本体感觉系统,从而强化三大系统间的协调性,增强中枢神经的适应和代偿能力。
简单来说,前庭康复训练就是通过“以练代治”的方式,让患者逐步适应和克服眩晕,最终恢复身体平衡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替代、习服、代偿:
替代:当某部分的前庭功能损伤,通过训练,其他部分的前庭器官会承担起更多任务;
习服:让患者通过反复接触引起眩晕的动作或场景,逐渐降低症状敏感度;
代偿:调动大脑中枢的可塑性,利用视觉和本体感觉来弥补前庭功能的不足。

前庭康复训练的适用人群

前庭康复训练的适用人群


并非所有眩晕患者都适合立即开展前庭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阶段,训练的时机有所不同。
适合开展康复训练的情况:

适合开展康复训练的情况:


前庭系统疾病的恢复期或缓解期: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此时患者症状较轻或趋于稳定,可耐受一定强度的训练。
长期卧床导致的平衡感下降: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减少跌倒风险。
慢性眩晕:如前庭功能偏差的长期患者,通过训练可以改善平衡能力,减轻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暂不适合开展训练的情况:

暂不适合开展训练的情况:


急性期发作:如突发性严重眩晕、剧烈恶心呕吐,患者身体状况较弱,无法耐受训练。
高危并发症:如严重高血压、心脏疾病、脑部病变等,需要谨慎评估。
因此,在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前,必须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眩晕症并不可怕,只要正确面对,科学治疗,通过前庭康复训练重新找回平衡并非难事。记住,迈出第一步,离健康生活就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