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作为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传染性肝脏疾病,常让患者陷入一种误区:一旦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就意味着要终身服药。然而,这种观念并不全面。具体是否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抗病毒药一吃就是一辈子?
目前,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虽然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尚无法从体内彻底清除病毒。因此,为了确保病情的稳定和控制,避免病毒复制导致的肝脏进一步损害,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这通常意味着,在没有达到停药标准的情况下,患者需要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
以下情况可考虑停药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终身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在2019年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了用药方案。
1.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
经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1年若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转氨酶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可考虑停药,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2.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
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三阳”。若在抗病毒治疗后,表面抗原消失,乙肝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也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考虑停药。
医生提醒
即使停药后,患者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乙肝病毒有可能会再次活跃,复发的风险是存在的。一般建议停药后的前 3 个月每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 DNA 定量等指标,之后如果情况稳定可以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但仍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毒反弹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及时再次治疗。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达到上述停药标准,比如病毒量一直没有降到检测下限,或者肝功能指标仍然异常,或者停药后复查发现病毒反弹、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等情况,就需要继续服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