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背面,隐藏着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生死虐恋;第二层,是贾元春、秦可卿等背后隐藏的政治寓意。

小说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一点小说之中随处可见,最为清晰的证据,比如秦可卿的判词中的“情既相逢必主淫”,以及妙玉凹晶馆联诗中的“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等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可以说毫无疑问的了。

以往受霍国玲“解梦派”的影响,认为贾宝玉林黛玉的背后,隐喻的是作者曹雪芹和竺香玉之间的爱情。

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主要的依据来自脂砚斋的批语,脂批多次称呼曹雪芹为“石兄”,而《红楼梦》本就是石头上所记。

然而,我在研究脂批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线索,对小说中贾宝玉和石头的关系产生了质疑。

首先让我产生疑心的,是第十四回秦可卿的丧礼,在本回最末有一段脂批曰:

“此回将大家丧事详细剔尽,如见其气概,如闻其声音,丝毫不错,作者不负大家后裔。”

从这段批语来看,批书人对作者的身份是很清楚的,作者是“大家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大家后裔”,曹雪芹出身于江宁织造曹家,似乎勉强也能称之为“大家后裔”。

但是,批书人这里的“大家”是有明显的指向性的。他说,秦可卿的丧礼是“将大家丧事详细剔尽”,这是说秦可卿的丧礼是写实,是“大家”才有的丧礼规格。

但是,根据学者的研究,早已判断出秦可卿的丧礼属于皇家丧礼,而且是皇后以上的规格。

所以,如果秦可卿的丧礼是对“大家丧事”的写实,那么这里的“大家”指的就应该是皇室,也只有皇室才是独一无二的“大家”。

那么,作者既然是“大家后裔”,其真实身份就应该是皇室后裔。

明确了这一点,我再去看那段证明曹雪芹为作者的脂批,又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这段批语说此书是曹雪芹“哭成”的,我们便以此而认定曹雪芹就是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面的“一脂一芹”,似乎也证明了脂砚斋和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共同创作者。

然而就是这四个字,让我再次产生了怀疑。批书人说,因为有了“一脂一芹”,所以这本书是何等的幸运!

很明显,这个语气是以《红楼梦》的知音而自居的,因为他们真正理解这部书,所以才会说“是书何幸”,如果他们是《红楼梦》的作者,这样说反而是不合乎情理的。

另外,所谓“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何不遇癞头和尚”云云,和《楔子》介绍《石头记》的来历是相符的。

整部小说中的内容,是贾宝玉亲身经历,由“石头”亲手记录下来的。世人皆不识,就像世人都把女娲石当成块破石头一样,只有癞头和尚才知道女娲石是一块美玉。

小说开始也介绍过,曹雪芹只是一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整理者,这与上面我们提到的这几点都是相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有一点疑心,《红楼梦》的作者很有可能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位皇室后裔。这位出身皇室的原作者,也就是小说当中的贾宝玉,而此人和曹雪芹关系密切,可能共同经历过一些事情。

小说是发生在贾宝玉身上的事情,是由“石头”见证并且抄录回来的,石头只是一个见证者和共同经历者,并非小说中的主角。

我疑心,这个“石头”身上可能存在曹雪芹的影子,而贾宝玉的原型则另有其人。

目前,这种想法只是一种怀疑,需要日后去验证或者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