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对于考编比较关注的人,应该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每年招录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些新入的公务员在为体制内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同。
这些年公务员招录人数增长,除了新设岗位的实际需求,人员招录增加的原因是体制内已经开始了退休潮。
在1980年到1990年这十年,体制内人员的数量翻倍的增长。这部分人员工作的时候大多在20岁左右,到现在这部分人都在60岁上下,不是退休了,就是快要退休了。虽然国家正在有意识的压缩编制,但人员缺口还是很大,所以近些年来入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按理说,年轻人更有活力,更有冲劲,入职后应该会给单位带来一股清风,类似于鲶鱼效应。但在和他们接触之后,我发现这帮子年轻人并没有老一辈年轻时那样奋斗的性格和作风,反而和现在的老一辈一样“成熟”,缺乏冲劲。他们几乎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学能力严重退化。
考公时候有多卷,上岸之后就有多懒。不管他们上岸之前是多好的学校,多高的学历,只要上岸之后,就好像最后一步完事了,之前所有的斗志和激情都用尽了。入职之后,他们普遍的工作态度就是挑三拣四、不想干事、只想躺平,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下班之后也找不到人了,生怕多干一点活。有的女同志更是离谱,活是一点不干,奖励却丝毫不让,加班、值班、调研、下乡等等想都别想。就连办公室的垃圾桶都不主动收拾,每次都是年纪大的看不下去才收拾。
除了不干事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严重退化,按理说能战胜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的人,学习能力肯定差不了。但他们上岸之后,却好像变成了“傻子”,教啥啥不会,学啥都不学,就这么混着日子,看着实在让人闹心。
2.精致利己主义盛行
近些年来,冒出个新词——精致利己主义,说的是表面上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内心深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如今新入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有这个倾向了。他们考进来之后,从表面上就能看出来自视甚高,喜欢用鼻孔看人,对各种信仰、纪律、工作要求嗤之以鼻,却又不得不遵守,显得人格外矛盾。
他们很多人不重视责任和担当,反而对各种钻营进行精研。每次干点活就怨声载道,左顾右盼,生怕自己多干一点活,就多吃了一点亏。遇到稍微不公平的待遇,他们绝对不会忍气吞声,反而会直接撂挑子不干,计算的都是个人利益。
3.表现的意气风发
上岸之后,有些人就觉得自己终于脱离了苦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自觉已经高人一等了,走起路来都是虎虎生风,轻飘飘的。
尤其是一些非985、211院校的学生,他们本身对自己没有考入名牌大学觉得心有不甘。考编成功终于让他们得到了久违的成就感。整个人都开始发飘了,对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开始挑挑拣拣起来,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就会慢慢疏远,只会与他认为有价值的人相交,显得有些势利了。
4.坏习惯学的很快
俗话说,好的不学,坏的学。上岸前一张白纸的年轻人,上岸后很容易被一些老人带坏,染上各种不好的习惯。比方说打官腔、阳奉阴违、虚头巴脑、见风使舵等等,学的那叫一个快。只要几个月就会变成体制内的老油条,年轻人的朝气和拼劲消失的无影无踪。
体制内的工作虽然也是一种职业,但面向群体的不同赋予了它更多的责任。年轻人作为新鲜血液,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培养。否则还不如回家卖个红薯,把岗位让给有远大理想,能艰苦奋斗的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