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i,我是胖胖。

昨天,胖胖写了《 这事,不能用二极管思维看待 》,一篇关于某超市“越界”行为的文章。

胖胖承认,这家超市在每个人心里,包括胖胖自己心里一直是一家不错标杆企业,有着不错的滤镜。但胖胖认为啊,不是说反对家长式干涉就是在支持这种婚恋中的陋习,也不是反对婚恋中这种陋习就要支持大家长式的干涉。

不能因为喜欢,有了滤镜,咱们就用“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来看问题。

胖胖一直觉得,很多现象并非只能用绝对的“对”或者绝对的“错”来定义。

现实是,黑白之间,对和错之间有无数的地带和多样的颜色。

不出胖胖预料,文章发出后挨了一顿骂。

这篇文章完全是胖胖基于自己的想法,基于行为探讨行为,没有像阴谋论所说的去迎合任何舆论风向或试图取悦谁。

胖胖也不喜欢追随那些在互联网上制造“非黑即白”对立情绪的声音,也不喜欢讨好谁,只想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

预料般被骂胖胖早已见怪不怪,只是胖胖比较好奇一点是,在以往胖胖的文章中,为什么有些行为干预到我们个体权利大家是谩骂的,这次有利则又是力挺的。

一边反对家长式干预,一边又在某些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大家长”为自己做主又没毛病了?

以昨天那家超市的行为为例,它的初衷是好的,是正社会不良风气的,是站在“为老百姓考虑”的立场,这点胖胖并不否认。

但它的文字表达却透露出有种“家长式干涉”的意味。

这种大家力挺的现象,是不是反映了大多数对“大家长”利益权衡之间的矛盾,又当又立心态?

有利则拥护,无利则反对?

这就是胖胖常在互联网中看到一些现象,当“大家长”行为不利于个人利益时,人们就口诛笔伐,批判它是陋习;

但当这种干预恰好能帮助自己时,又立马伸手求援,期待“包青天”主持公道。

胖胖会觉得,这种又当又立的心态其实是一种“精神巨婴”现象。

行为只针对行为本身,不应是否符合个人利益而双标。

婚恋中的陋习要批判,大家长式的干预也同样可以,这两者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独立审视。

话又说回来,为何这种“包青天情结”在大多数人心里深入人心?

从小到大,我们的文学、影视作品里,有些各式各样充满了对“包青天”的崇拜,期待一个“大家长”为弱者主持公道,很多时候我们就潜移默化地被洗脑了。

现实中,这种情结延续成了对“救世主”的依赖,一旦遇到难题,就寄希望于有人能“替我解决所有麻烦”。

这种心态背后是一种懒惰和逃避责任的表现,不愿承担自己的决策,只想把权利和责任都交出去,让渡出去。

这种盲目让渡和崇拜,胖胖会觉得,这是精神上的退化,一种放弃自我意识的选择。

这种放弃自主的行为,不仅无法推动个人成长,还可能让人逐渐失去捍卫自身权利的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一旦我们习惯了让“大家长”替自己做主,个人的边界就会被不断侵蚀。

今天可能是你的工作,明天可能是你的私人生活和精神世界。

当我们一次次让渡自我决策的权利时,企业所谓的“大家长”会不会以“为你好”的名义,逐步剥夺我们的自我选择空间?

胖胖就想到,其实这种对“大家长”的崇拜,往往蕴含着强烈的非理性成分——这里面包含自己的一厢情愿。

一厢情愿地幻想大家长拥有绝对的公正和智慧,却忽略了这些决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那长此以往,一旦缺乏稳定的自我意识,为了一种惯性,就会让人陷入“精神错乱式”的状态:

比如受到伤害时,不是冷静反思问题的根源产生,而是逃避责任,混淆不利于大家长的事实,把自己融入到“人我不分”的混乱之中。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面临大量相反的证据,他们不仅不会反思,还可能变本加厉地坚持原有的偏见。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长期沉迷于对“大家长”的依赖,那么无论现实中发生多少冲击,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文明的基础是个体意识的独立

就昨天的问题,胖胖执拗于多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胖胖是这样想的,一个文明社会,基础在于独立个体的独立,而不是说寄希望于“救世主”来解决一切问题。

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的是独立的精神、清晰的边界意识,以及对自我权利的捍卫能力。

我们可以平等地尊重大家长,但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寄托交付于他。

大家长的决策往往是基于主观判断的灵活性,但是背后可能也会夹杂着个人偏见或利益。

这样一种情绪化的极致崇拜心态,很容易演变成个人迷信和非理性激情。

你可以选择相信,但一定要保留自我决策的权利,因为这是很多人仅存的一丁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