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初闻此诏书,想必很多朋友会认为,这是某位帝王出征灭敌的豪言。其实她出自一位妇人之手,便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慈禧太后。

为何她会在诏书中自称朕呢?其实这是慈禧以皇帝的名义在国内颁布的一道宣战书,宣战的对象便是西方列强。然而当时清廷已经似风中残烛一般,随时都有被彻底蚕食的危险。难以抵挡列强炮火的清朝廷,何来的胆识和资本向列国宣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新运动翘起封建统治的根基。

当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虽然成为清朝又一道"耻辱伤疤",却犹如一记巴掌,打醒了诸多有志之士。维新派应运而生,企图用变法挽救处于累卵之危的清朝。光绪帝也加入其中,并颁诏支持变法。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长远之见,维新变法触犯了封建贵族和官僚的利益,以及慈禧太后的统治权威。为了稳固封建统治的基石,她立刻囚禁光绪,配合袁世凯的倒戈,维新派"昙花一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和团扰乱了慈禧的统治节奏。

经历过几次不平等条约,慈禧和西方列强始终是暴君弱臣的关系。列强对清朝廷提出的各种要求,她都会无条件满足。只为了能够让残缺破败的清廷有喘息的机会。然而维新运动的失败,却将义和团推上了特殊的历史舞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颇有"江湖侠义"之气的义和团在山东出现。他们"欺骗"自己可以请神仙附身、画符念咒,甚至刀剑不入用身体挡住列强的火炮。如此神乎其神的"武侠范",也让其队伍迅速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四处焚烧洋坊、教堂,在全国各地诛杀洋人。虽然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却扰乱了慈禧的统治节奏。一方面义和团过于偏激,且成员包含三教九流,慈禧担心他们声势过大,会威胁到清朝廷的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义和团杀害洋人的行为,遭到了西方列强的指责,他们命令清廷在短时间内剿灭义和团,否则便会派兵入清,进行炮火肃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0年6月初,清政府认同了义和团的合法地位。为何慈禧却在6月21日向列国宣战的呢?有人说这是慈禧不自量力,然而在我看来,这是慈禧使出的一招"无间道"。看似飞蛾扑火,实则另有阴谋。

慈禧向列国宣战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相信了义和团的"神功"。

清朝廷允许义和团进京之后,慈禧太后便目睹了他们所谓的神功。义和团的"侠士"在慈禧面前表演了请神附体、画符念咒以及所谓的"钢铁之躯"。他们声称请神上身之后,能够将洋人的炮火原路打回;让其军舰灰飞烟灭。

在"眼见为实"及封建迷信的影响下,慈禧的胆识气魄瞬间"爆棚",她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击退列强,万国臣服的情形。于是乎,以为天降神兵的慈禧太后,便毫无顾虑地向西方列强宣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原因:加强自己的统治力量。

维新派诞生之后,清朝廷便形成了保守派和维新派抗衡的局面,虽然维新变法的支持者光绪帝被囚禁,但变法之风尚存。而作为保守派的慈禧,为了延续自己对清朝的"统治"避免封建皇权的解体,决定利用义和团的"神威"消灭西方列强。一是为了赶走西方列强,恢复清朝的盛世统治。届时,自己便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

二是为了向维新派和百姓展现封建统治的力量,给他们制造一种假象:"君主立宪"下的国家,只会经历战乱,"封建统治"才能保他们安稳。同时,他也为了向光绪帝证明,自己的"保守派"才是救国图强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原因:利用列强消灭义和团,解除内忧外患。

这便是慈禧的阴谋之处,毕竟当时义和团有数十万人,如果不除之而后快,自己的统治地位将会受到威胁。倘若将来义和团自立为帝、拥戴光绪帝、或是建立民主新政,清廷很难将其剿灭。既然如此,倒不如利用他们正式对抗西方列强。

反之,也可以利用西方列强的炮火,削弱义和团的力量。其实慈禧当时也做了万全之策,如果战争胜利,实力被削弱的义和团可以被清军短时间内消灭;倘若战争失败,也可以将责任推卸到义和团身上,并派清军将其铲除。

然而事实却没有像玄幻剧那般,主角赢得胜利。不久北京城被列强攻占,慈禧逃亡。果不其然,慈禧逃跑之前,将战争失败的"锅"全部甩到义和团身上,并让清军将其全部剿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在其位,必谋其利益。作为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慈禧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只能对变法实施打压。虽然她尽到了一个封建统治者的职责,但慈禧的偏激行为,无异于将清朝提前送上了被殖民的列车。如果当时慈禧能够支持维新派的变法,将大权移交给光绪,或许清廷会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