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1017篇原创

前几天在群里面和群友讨论起来“加速主义”。

“加速主义”的流派其实挺多的,从过往的言论中可以判断,在诸多“加速主义”的流派中,马斯克是推崇技术至上与社会变革的。具体说,就是将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新质生产力),认为应大力推动如人工智能、商业火箭、加密货币和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借助技术的力量来重塑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进而创造出一个更加先进、高效的社会形态。

群里有小伙伴说:

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完全有可能弄成计划经济甚至共产的雏形。60年代苏联立项过一个OGFS项目,就是计算机控制的计划经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型计算机算力跟不上。现在马斯克用大型计算机加上云计算大数据,完全有可能。

的确,今天我们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超上世纪60年代。一大家对这个“远超”没有概念,给小伙伴们算算账。

1960年代最主流的大型计算机,是IBM 360系列计算机,其最快的型号IBM System/360 Model 75的浮点运算速度大约是每秒3百万次。我们可以假设1960年代全球有1000台类似IBM System/360 Model 75的计算机在运行。那么,这些计算机的总算力大约是每秒3亿次浮点运算。而2024年的旗舰智能手机的算力就已经超过每秒60万亿次操作。

这样算下来,2024年一台旗舰智能手机的算力大约是1960年代所有计算机算力的2万倍以上(60TOPS / 0.03TOPS = 20000倍)。所以的确,60年代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一定今天技术还解决不了。(当然,60年代技术能解决的,今天可能也解决不了,比如美国登月……最近听说国际空间站又氧气泄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计划经济,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计算能力问题”么?如果是,那么的确可能在我们计算能进步几万,十几万倍之后,是有可能解决的。但是关键的关键在于,计划经济,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观念”问题。

什么“观念”,那就是到底要靠什么来分配资源。是“市场”,还是“权力”。诚然,市场经济会有过剩,会有冗余,会有浪费。相对比,计划经济可以最高效的一定领域,一定阶段,完成最高效的追赶。

但是至少有三个问题,是计划经济无法解决的。

对需求的洞察,对创新的激励,对风险的分担。

首先是对需求的洞察,即使在今天,我们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大数据技术,但要实现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完全计算和预测,仍然是不现实的。问个最最简单的问题,你知道明天中午自己想吃什么吗?市场机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够利用分散在无数个体中的信息,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供需。计划经济试图通过集中的计划来实现资源分配,但这种集中化的决策过程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和供给变化。而且很多需求,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是不存在的。比如在六七年前,就能计划出品一个“黑神话悟空”来引爆2024年的游戏市场么?

然后是对创新的激励,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产任务往往由上级指令确定,企业缺乏自主决策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与动力。由于缺乏对利润的追求激励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淘汰风险,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会被极大削弱。因为个体和企业不需要通过提高效率和创新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利润,会不断投入资源进行研发,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创新的收益与风险分配机制不明确,企业和个人都会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去冒险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对风险的累积,计划经济下,资源分配的权力集中在少数计划者手中,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滥用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风险在于风险的累积。不管是哪种“经济模式”,资源错配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领域资源过度集中而造成浪费,另一些领域则资源短缺而限制发展。市场经济则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能够快速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错配的代价是企业承担的。但是在计划经济下,即便是错误的配置,也很难被调整,而这个代价最后是全社会支付的。

所以,计划经济因其在需求把握、创新激励和资源配置效率等关键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注定难以实现长期的高效稳定运行,其失败并非由于技术能力不足,而是基于其核心观念与经济运行复杂现实的脱节。

是其固有的经济哲学和实践逻辑所导致。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能力的提升,虽然为经济活动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新工具,但并不能解决计划经济的根本问题。资源分配的效率、个体的激励和创新、以及权力的分散和制约,这些才是经济体制成功与否的关键。

加速主义浪潮下,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生产关系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革,一个更加先进、高效的社会形态也一定会到来。只是这个变革的结果,必然不会是“计划经济”。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4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