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日前在香港科技大学出席2024届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并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黄仁勋被授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并在仪式上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变革与展望的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科学革命,打开了一个新的计算时代,将影响每一个科学领域和每一个行业。他特别提到,由于物理人工智能的全新突破,重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正在激增。

黄仁勋强调,随着认知智能基础模型和物理智能基础模型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他预测,未来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分别是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其中,人形机器人将因为人类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完全适应人类生存的世界,而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大规模生产。他甚至表示,产量最大的将是人形机器人,因为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

黄仁勋还提及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范围内的独特优势。他指出,大湾区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这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特别提到,另外两个机电工业强国日本和德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亟需加大投入以迎头赶上。

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英伟达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正展现出其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优势。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市场布局,还是生态系统构建方面,英伟达都以其卓越的表现,引领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早在多年前就预见到了GPU在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因此,英伟达不断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如CUDA平台、DPU数据处理单元等,这些技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英伟达还自主研发了许多关键技术,这使得公司在必要时可以不依赖台积电等外部供应商,从而确保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自主可控的技术研发能力,为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市场的布局同样令人瞩目。公司凭借其在GPU市场的领先地位,成功转型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军企业。英伟达不仅在游戏显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在数据中心GPU市场占据了98%的份额,成为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领头羊。

同时,英伟达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市场,与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涵盖了医疗、汽车、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广泛的市场布局和深度的行业合作,英伟达成功占据了人工智能市场的领先地位。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另一个核心竞争优势,是其构建的完整生态系统。公司深知,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长期成功,必须构建一个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再到应用场景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因此,英伟达积极整合全球顶级供应商,形成了无缝衔接的产业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英伟达与安费诺、Vertiv等关键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AI计算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英伟达还通过其Issac、Omniverse和Jetson等平台,为各类机器人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英伟达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和技术。同时,英伟达还将积极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落地应用。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期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这一领域迅速成为科技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国内外知名企业如华为、小米、腾讯、特斯拉等纷纷加码布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不断向前迈进。

据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产业规模增长至39.1亿元,同比增长85.7%。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政策的支持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政府纷纷发布地方性支持政策,工信部更是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企业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例如,国内人形机器人品牌灵宝CASBOT发布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实现了运动的一体化控制,能够双足站立及稳定行走,并具备整理衣物、组装台灯、更换灯泡、打螺丝等多种功能。

此外,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基于扩散架构的人形机器人高速推理模型R-DDIRM,也在参数优化、动作柔顺度以及数据采集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高效处理任务的能力。

在商业化落地方面,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工业制造领域,到如今已渗透到医疗、家政、农业、物流等多个民生领域。例如,在人形机器人与机械臂的协同作业中,二者共同为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提供“助推器”。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在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替代人力劳动、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成熟度不足、成本控制问题以及应用场景的局限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打通商业化“最后一公里”,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需要全力聚焦技术突破与创新,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同时深入挖掘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应用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等产业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景,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进一步扩张。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在这一万亿级赛道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同步开跑,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