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4月中旬,孔明百科网张新杰在新沂发现郯城举人孔昭郯撰文的《陆军少将钱公景南功德碑》后,知名学者乔闪先生和郯城蒲汪李欢又陆续寻找到有关孔昭郯的其他信息,进一步完善了郯城教育先驱孔昭郯的文史资料。《光绪辛卯科同年齿录》中关于孔昭郯籍贯、名号等履历的记载,是目前发现最详实的史志资料。
根据乔闪先生与孔昭郯后人沟通,其家族从孔昭郯开始,已六世从事教育,堪称“教育世家”,在鲁南苏北亦属罕见。其中孔昭郯的玄孙孔祥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特聘教授(A岗),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合作经济评论》杂志主编。
根据立于民国三年的《陆军少将钱公景南功德碑》,孔昭郯时任 “郯城县高等学校”校长。这块功德碑为研究郯城的教育史和历史人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不但补充了《郯城县志》《郯城教育志》中的教育史料,更佐证孔昭郯是郯城近代教育的重要先驱者。
综述如下:孔昭郯,字问亭,号墨谷,郯城县杨集镇孔圩子村(民国前称耿家庄)人,生于咸丰二年(1852),系清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乡试第71名,考中举人。清时曾任两浙盐大使,家谱记载还曾任清扬州知府待考。回乡后任 “郯城县高等学校”校长。根据知名历史学家茅海建先生的《“公车上书”考证补》中介绍,郯城的周祜、张含章、孔昭郯三人都是参与“公车上书”的1555名举人之一。
注释:
清朝时,“两浙”指的是浙江省,这个称呼源自于古代的“两淛”,是浙东和浙西的合称;
盐课大使,正八品,设于各盐场或盐井、盐池,每处设一人,掌盐场政令,兼管制盐;
孔圩子相传唐朝末期建村,原名耿家庄。后因孔姓一枝从曲阜儒籍迁郯,建房筑圩,且“圩”意为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故改名孔圩子;
山左即山东省。
编辑:孔明百科网 张新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