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海贝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觉得压力山大,心里乱糟糟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经常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
现代社会虽然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舒适,但人们并未因此感到更幸福,反而常常感到不满和空虚。
虽然自己所能意识到的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念头,但在潜意识里,却有无数个念头在相互冲突,在争夺自己的注意力,抢夺大脑的控制权。这些杂乱的念头,试图引导,并影响自己往南辕北辙的方向走。这个混乱无序时候,人的大脑就像热锅里的气体一样,各个念头之间没有什么束缚和联系,各自撒开脚丫欢快地狂奔,人的内心一片混乱,熵值非常高。信息过载和外界干扰对我们内心平衡的破坏,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晰与秩序的重要性。
这种状态就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提出的“精神熵”。“精神熵”这一概念,指出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会导致内心失去秩序,从而引发精神熵增。书中引入了物理学中的熵概念,用来比喻精神的混乱程度与人生的痛苦程度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的比喻方式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
《心流》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著,主要探讨了人类在何种情境下能够体验到最深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书中提出的“心流”概念,描述了当人们在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时所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他是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被誉为心流理论之父和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样的背景使得他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广泛的认可度。自1990年初版问世以来,《心流》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相关心理学领域的必读书籍。
心流的原型诞生于契克森米哈赖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创作博士论文期间,正式成形于 1975 年。面向大众的第一本科普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诞生于 1990 年。契克森米哈赖构建了心流体验三要素: 条件因素、体验因素和结果因素。
作者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通过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就或物质满足,而是在于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时的内在体验——心流。
他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验证据,展示了心流体验在工作、休闲、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他的研究表明,心流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可以通过实践和训练达到的生活态度。
“心流”状态,被作者定义为一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目标明确且挑战与技能相匹配的体验,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忘记自我,时间感消失,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愉悦和成就感。它是一种在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时,所体验到的忘我状态,自我意识消失,全神贯注于当前的任务或活动中。
最优体验多半来自个人能力与机会之间的平衡。假若挑战的难度过高,会令人深感挫折,接着是担心,最后产生焦虑;如果挑战太过容易,个人能力绰绰有余,继轻松之后,就会感到无趣;若挑战难度低、个人能力也不足,当事人的态度自会趋于淡漠。只有高难度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塑造异于平常的体验与感受。
作者提出了心流的八个特征,包括任务明确、全神贯注、目标明确、即时反馈、投入深入、乐趣感、忘我的状态和时间感改变。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心流体验的核心,帮助人们识别并创造更多的心流时刻。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内心缺乏内在的秩序,心流体验能帮助我们重建这种秩序,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状态下,在这件事情做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到极度的愉悦和充实,仿佛内心有一股巨大的洪流涌过,身心俱轻盈。这种状态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喜悦和满足,作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书中通过心理体验抽样法的研究数据,揭示了人们在工作中比休闲时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这挑战了传统对休闲的定义,提倡人们应该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同时合理安排闲暇,使之同样富有成效和满足感。米哈里的研究强调,通过调整活动的挑战性和个人技能的匹配度,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心流时刻,从而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
现实生活中,心流状态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心流时的全神贯注,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长期而言,这可能促进记忆力的增强。心流状态下的无意识思维过程,可以激发创新思维,创造力的提升,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和价值,进一步增加幸福感。
心流中自我意识的减少,使得个体不再为自我表现担忧,体验到一种自由和放松的状态,这对心理健康极为有利。心流体验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充实,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够提升个人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自主控制过程,增加了个人的自主性,这种控制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流体验促使个人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实现技能的提升和个人成长,这种进步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面对并克服心流状态中的挑战,个人的心理韧性得到锻炼,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长期的心流体验促使个体不断探索自我潜能,实现个人目标,从而更接近自我实现的境界。心流帮助人们组织内在体验,减少内心的混乱,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有序状态,这与精神熵的概念相对,有序的内心是幸福的基石。通过心流活动,人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从事有意义的活动,这不仅提升了生活效率,也增加了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度,从而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心流期间,个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日常的烦恼和焦虑暂时被搁置,有助于缓解日常生活的紧张和焦虑,这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在心流中取得的成就和体验,增强了个人的自我认同感,知道自己能够达成目标,这种自我肯定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在心流状态下,思维更加自由流畅,有助于激发新的创意和灵感,这对于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成功地运用自己的技能,个人会感受到自我超越,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团队活动中进入心流,可以加深与他人的连接,共同的目标和专注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在社交层面上增加幸福感。
我觉得《心流》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和实现幸福,即通过控制意识、管理注意力,并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寻找和创造心流体验。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精神熵的一种有力回应。
书中通过社会调查数据发现,更多的心流体验出现在工作当中,而不是纯粹的休闲生活中。这颠覆了我们传统上对于工作和休闲的认知,让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识别并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那么工作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当我读到书中描述的那些人,在各种活动中达到心流状态的场景时,我仿佛能够看到他们那种忘我的投入和内心的平静。这种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幸福可以如此简单、纯粹,它并不需要复杂的条件或昂贵的代价,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或外在成就,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体验到那种全神贯注、沉浸于某一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的状态。真正的幸福感源于我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外在的奖励和认可。这对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和兴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体验被称之为“心流”,它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对于追求内在和谐与秩序的本能渴望。
只有真正热爱并享受所做的事情,才能更容易地进入心流状态。只有当任务具有挑战性且与个人的技能水平相匹配时,才能激发人们的心流体验。享受过程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屏蔽掉外界的干扰和杂念。
心流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要进入心流状态,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挑战与技能的平衡等关键要素。这些要素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流产生的条件,还为我们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心流体验的具体方法。
其实,读完《心流》,我认为这种心流的状态,不过是我们熟悉的“无为而治”、“格物致知”、“专注当下”。
《心流》所强调的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入某项活动的状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有相通之处。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也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专注于当下、不为外物所扰的心态,这与心流状态中个体全身心投入当前活动的特点相呼应。在心流中,个体仿佛与宇宙的节奏相和谐,不强求,不刻意,这与道家追求的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谋而合。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与心流状态中物我两忘、沉浸其中的感受高度契合。通过书法、绘画、茶艺等传统艺术形式,人们可以在创作过程中达到全神贯注,实现心流体验。
心流理论中的减少精神熵,追求内心的秩序,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相似,都强调平衡与和谐,认为这是达到内心平和与外在成功的途径。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就包含了对个人内在品德和精神世界的修炼,以达到一种专注、自律、忘我的境界。
心流中通过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来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与儒家强调通过深入研究事物来达到知识的完善相呼应。在心流状态下,个体对任务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正是儒家“格物致知”精神的体现。
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教导人们不必与他人盲目攀比,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专注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种思想有助于人们摆脱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从而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鼓励个人通过挑战自我来实现内在的成长,这与儒家提倡的不断自我完善,追求成为“君子”的理念相契合。在心流中实现的自我超越,也可以被视为个人道德修养和智慧增长的一部分。
心流体验中的全然投入,与禅宗的“一念不生,万念俱寂”相似,都是追求一种超越日常杂念的纯粹意识状态。心流带来的内在满足感,与道家的“逍遥游”、儒家的“乐道”以及禅宗的“悟道”都强调从内在寻找幸福,而非外在物质的追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诱惑。保持专注力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专注,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浪费时间和精力。
生活中,要找到那种恰到好处的任务。如果任务太简单,我们就会觉得无聊;但如果任务太难,我们就会觉得挫败。我们要追求那种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目标。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才能让我们更加投入,更加有成就感!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心里,不是靠外物或者别人给的。只要我们能找到那种全神贯注、沉浸其中的感觉,也就是心流状态,我们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