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丰田这个汽车界的“巨无霸”,今年在中国的销量屡创新低。
9月份卖出了16万辆汽车,还不到比亚迪的一半。
拥有如此“烂成绩”,为啥他的利润还能做到全球第一呢?
丰田
-<丰田在华表现>-
日本丰田,这个世界车企巨头。
今年在中国的表现,似乎并不算好。
前9个月,丰田在华销量仅92.8万辆,同比下滑10.1%。
9月更是跌至谷底,月销仅16万辆,不到“销冠”比亚迪的一半。
这16万辆放在全球车企里,成绩算不上差。
丰田系能源汽车BZ
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这个数字实在不够看。
只看比亚迪的销售数据,9月突破40万辆,10月就突破50万辆了,销售数据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相比之下,作为全球第一车企的丰田,在国内的表现,只能用“边缘化”来形容。
除了销量下滑,从经销商信心就能够看到影响。
丰田混动汽车的代表普锐斯
广汽丰田已经下调20%的销量指标,而一汽丰田更是2个月未公布销量,跌出了厂商前十。
可见,丰田给经销商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细分市场上,丰田的颓势同样明显。
上半年他们在华合资公司产销量跌幅高达20%。
一些老牌“神车”更是惨不忍睹,比如卡罗拉、雷凌等紧凑型轿车销量跌幅超40%,昔日主力军支撑不起销量了。
中国这个丰田的主要销售市场,也直接影响了丰田的财报表现。
在第三季的财报中,丰田利润直接腰斩,下降了55%。
当年遭遇如此情况的,也不只是丰田一家,日系、美系、德系在华市场全都遭到了冷遇。
然而,尽管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此差劲,丰田仍旧是全球车企中最赚钱的一家了。
为何丰田的销量看起来如此“凄惨”,仍旧利润仍旧能够成为全球利润第一的车企?
丰田
-<丰田全球利润第一>-
丰田在中国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放眼全球,他的盈利能力依然一骑绝尘。
今年的第二季度,丰田净利润高达129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10家头部车企同期利润总和的三倍还多。
难道是他们今年除了中国,在其他国家车卖的特别好?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看起来他们的全球销量有所下滑,但是其他的市场,仍旧在不断盈利。
制图:界面新闻/杨诗涵
在去年的4-12月份的财报中,丰田的营业利润达到了4.24万亿日元(约1988亿元人民币),利润率达到了11.3%。
这主要还依靠日本本土和北美市场的销量,只是日本本土,就贡献了60%的利润,而销量占比仅为22%。
关键在于,这两大市场目前仍以燃油车和混动车为主导。
这恰恰是丰田的强项所在,尤其是混动车型,他们不仅技术领先,且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单车利润远超传统燃油车。
再加上日本等市场消费者对丰田品牌的高度认可和忠诚度,即便面对全球车市下行压力,其销量和利润率仍能保持稳定。
可以说,日本、北美这两大“金饭碗”,为丰田的全球盈利能力提供了强力支撑。
丰田CEO丰田章男
当然,除了市场因素,丰田自身的成本管控能力同样不容小觑。
多年来,丰田推崇的“精益生产”模式,已成为全球汽车制造的标杆。
通过不断精进制造工艺、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手段,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成本优势也愈发明显。
尽管今年有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稳等诸多不利因素,丰田非但没有提价,反而通过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了盈利能力。
丰田工厂
所以,即便是今年第三季度,丰田财报上利润腰斩55%,但是依旧以37.59亿美元的利润,高居榜首,维持着自己经营多年的霸主地位。
不过,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为丰田的高利润埋下了隐患。
日元贬值,客观上放大了丰田海外收入的利润贡献。
而这种“利好”,能维持多久还很难说。
更何况,随着新能源车的崛起,燃油车市场正逐步萎缩。
这对高度依赖传统车型的丰田,无疑是个挑战。
今年在丰田在全球的销量表现,也看得出来他们的情况并不乐观……
丰田
-<丰田全球销量表现>-
提起丰田在中国的遭遇,有人或许会说,这是个“特例”。
在之前的全球车市,丰田向来都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去年,丰田在华销量跌至190万辆,已呈现疲态。
而到了2024年,前7个月,丰田在华累计销量跌幅高达10.1%。
9月更是雪上加霜,同比大跌30%。
丰田在华店面
按照这个趋势,丰田在华全年销量恐将不足150万辆。
这种下行趋势,正在蔓延至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今年的前三季度,丰田全球销量同比虽然增长12.4%,但这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
若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其增幅已明显放缓。
尤其进入下半年以来,丰田全球销量已连续数月下滑。
在7-10月的销量数据来看,他们在全球月销量同比跌幅均在个位数。
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丰田的增长动力,也正面临乏力的局面。
在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的大背景下,丰田对这一趋势的判断,存在明显偏差。
长期以来,丰田高度依赖燃油车和普通混动车,对纯电动技术的布局明显滞后。
这就导致其在电动化浪潮中,先天就缺乏竞争力。
中国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了50%以上,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购车时更青睐续航里程长、智能化水平高的车型。
而丰田在这些方面,明显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丰田自身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欧美主要市场,虽然电动化进程整体慢于中国,但监管要求和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完善。
这对传统车企而言,无疑是一股强大的推力。
凯美瑞
相比之下,丰田在电动化领域的反应,明显慢了半拍。
尽管近年来其在纯电动领域有所发力,但在产品规划、技术积累等方面,仍难与造车新势力抗衡。
更何况,品牌溢价能力也在不断被蚕食。
从丰田掌门人的言行来看,其内部对电动化的态度,也难谓一致。
前社长丰田章男曾公开表示,纯电动技术是“过度炒作”,还警告称电动化可能导致日本汽车产业大规模失业。
丰田章男
-<丰田和国产品牌的对比>-
面对全球车市的剧变,丰田虽已觉察到不同寻常,但在转型的道路上,仍显得步履维艰。
这其中,既有战略方向不明晰的问题,也有产品规划滞后市场需求的窘境。
丰田一方面对电动化转型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又试图寻求“多技术路线并行”的折中之道。
这就导致其在纯电动技术上的发力不足,而在混动、氢燃料等领域的投入,又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丰田氢能源汽车
到2026年,丰田计划推出10款纯电车型,年销量达到150万辆。
看起来是信心十足的数据,但其实和丰田之前的规划相比,就能够看出来这个数据有多谨慎。
他们曾规划到2030年实现350万辆的纯电动销量。
如今这一目标缩水过半,不免让人生出“畏难情绪”之感。
丰田纯电BZ3
更重要的是,这10款车型中,究竟有多少是面向全球市场的?
又有多少是考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差异的?种种细节,尚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已经形成电动化产品矩阵的对手,丰田在车型布局上仍显得捉襟见肘。
在电动化技术上,丰田同样难言领先。
尽管近年来他们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上加大了投入,但在与特斯拉、大众等竞争对手的“烧钱”大战中,丰田能否跑赢对手,还很难说。
特斯拉
更何况,电动车的竞争,绝非单纯的技术之争,更是生态构建和用户体验的较量。
而在这些方面,丰田无论是在换电、充电等基础设施布局上,还是在车机系统、人机交互等智能化水平上,都难谓走在行业前列。
相比之下,丰田正面临来自国产品牌的前所未有挑战。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已经在电动化、智能化等多个赛道上,确立了领先优势。
比亚迪唐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型,销量高达73万辆,稳居全球第一。
而这一数字,几乎是丰田25年纯电动销量目标的两倍。
关键是,比亚迪的月销量还在增长,仅9月和10月,两个月的销量就已经达到了90万辆。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丰田已然落后于对手一大截。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产车的优势不仅体现在销量上,也体现在产品力和服务生态上。
小鹏P7i内饰
智能化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大亮点,在这方面小鹏、理想等品牌凭借出色的自动驾驶、车机交互等功能,收获了大量年轻用户的青睐。
换电模式上,国产的蔚来、零跑等车企,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换电网络,而丰田在这一领域,则几乎没有布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丰田毫无胜算。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巨无霸,丰田在制造工艺、质量管控等方面,仍有着难以撼动的优势。
丰田混动
他们在混动技术上的积累,也为电动化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是,丰田能否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
要加大在电动化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投入,补齐在电池、电机等方面的短板。
也要立足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期待的车型。
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丰田面临的,是一场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挑战。
面对国产品牌的迎头赶超,这家全球汽车巨头,能否激流勇进、突破自我?
-<结语>-
丰田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实力,在全球车市仍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他们也难免显得有些步履维艰。
丰田能否重塑辉煌,关键看其能否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以创新求变的勇气,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多个重要市场表现不佳,丰田7月全球产销继续下滑
环球网科技——丰田汽车发布2025财年第二财季财报,净利润下滑55%,下调2024年全球销量预期
界面新闻——三季度全球最赚钱的十家汽车公司过半利润腰斩
中国新能源报——丰田章男再警告:电动化将在日本导致大量失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