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30反击之后,探讨行情是否调整完毕的讨论就特别热烈。有说明天就反弹向上的,也有担心缩量反弹无力,后面还要再下跌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说只要看懂「撒娇式砸盘」自然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撒娇式砸盘
今天两点半前的行情和周五几乎一模一样,开盘还不错,中午11点开始砸盘,下午加速砸,哀嚎遍地。区别是2点半以后,各大指数集体拉起来,收盘接近翻红,疑似神秘力量出手。
反正这也是我村的传统戏码了,可以称为“撒娇式砸盘”。
这个砸盘,不是看空,纯粹是来测试下大哥是不是还爱我。就像刚谈恋爱的小女生,动不动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唯一目的是测试男朋友在不在乎自己。
之所以一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前段时间的上涨,都是炒小炒差,而国家队经常主要买的沪深3000ETF,在10月18日之后的上涨中成交清淡,调整阶段没有成交。
二,砸盘考验
于是,明眼人都会感觉国家队不动手,这是对行情不待见啊,于是心里就没底了。结果市场机构一不敢在炒,行情自然就调整下来,看国家队啥时候会出手。
这种状态,对机构确实是「撒娇式砸盘」,但对个人来说就是生死局。因为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多少股票回报是不理想的,靠着题材炒上去,一旦没有人照顾,很可能从哪来回哪去,甚至创新低。所以,今天行情看似金色两点半的反击,但对于股民来说,并不真正解决问题。只有确立手头股票里,机构确实在积极参与,才能安心。否则5000多只股票的市场,涨指数可不一定能轮到自己。
但这里也有一个难题,就是哪怕机构动作再积极,毕竟和散户、游资的交易是混在一起的,很难区分,因此反弹也很难分辨是参数抢反弹导致股价上涨,还是机构积极参与导致股价上涨。而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接下来行情的反击强度。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很多股票在股价反弹和调整中,用系统去观察「机构交易特征」,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已经体现出了交易的态度。对此,我下面放两张图,大家一对比就清楚。
图一
图二
今天金色两点半之后,还会如何反击,取决于机构的态度。股票涨跌无法预测,即使两者走势相似,结局可能天壤之别,源于机构态度各异,从而导致股票差距扩大。
三,关于股市和消费
最近,李迅雷发布了一篇股市和消费的关系推荐看看,数据详实、逻辑完整,我摘录一些重点:
1、股市波动对其账户股票和现金市值在50万元以上、即占个人投资者总数20%的群体的绝对财富影响较大。
2、股票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的占比不足2%。农村居民家庭资产中占比应更低。美国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中,股票约占30%,澳大利亚约为15%,中国台湾约为18%;日本和英国在7-8%之间。
3、沪深300的年化换手率接近3倍,标普500为1.78倍,纳斯达克指数为1.53倍。而过去三年表现较高的日经225的年化换手率只有1倍。
4、近年来个人投资者所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约为A股流通市值比重的30%左右,但交易额的占比却超过60%以上(2016年前为80%以上),过于频繁的交易、认知水平差异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价差收入为负的根本原因。
可见,我们的投资占比中,股票的占比过分小了,但这也是潜力所在。但同时,参与进去不能盲动,乱来的话,还不如不进场。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