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咽痛特效的一首小经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半夏散及汤源自《伤寒论》,原文指出其主治“咽中痛”。在仲景的著作中,治疗咽痛的方剂包括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及汤和半夏苦酒汤等。那么,半夏散及汤主要针对哪种咽痛?其辨证要点是什么?本期将分享半夏散及汤的原文解读、辨证要点及临床验案,供同行参考。

胡希恕经方医学

半夏散及汤

方剂组成: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用法:将上述三味药等分,分别捣碎过筛后混合均匀。用白开水冲服一汤匙,每日三次。若无法服用散剂,可取一升水,煮沸七次后,加入两汤匙散剂,再煮三沸,离火稍凉后,少量多次慢慢咽下。注意,半夏有毒,不宜直接服用散剂。

参考处方:生半夏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将上述三味药以800毫升水煎煮,取汁150毫升,放凉后少量多次慢慢咽下。

方解:半夏具有治疗咽喉肿痛的功效,此方结合了桂枝甘草汤,因此适用于桂枝甘草汤证且伴有咽喉肿痛或痰涎较多的情况。

仲景对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讲解:条文简洁,需结合方剂推测证情。方中以桂枝甘草汤为基础,表明存在外邪。咽中痛剧烈,古人称为“缠喉风”,喉部肿胀严重,痰涎缠绕,伴有外证,为喉科重症,可危及生命。半夏用于下气化痰,桂枝除了解除外邪外,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还可治疗“喉痹”。

注解:咽痛指一侧疼痛,为甘草汤或桔梗汤主治。咽中痛指整个咽部疼痛,属于较重证候,多伴有表证,应以本方散邪消肿。咽痛证不宜大汗,因此多以少阴病名之。但此并非真正的少阴病,本方也非治疗少阴病的方剂,需明确。

辨证要点:咽痛,伴有表证且口不渴。

冯世纶教授验案

张某,男,51岁,河北灵寿县中学工友,初诊日期1968年11月26日。

咽痛3个多月,曾尝试清热解毒、养阴清咽等方法均无效,有医生怀疑为喉癌。检查发现双扁桃体及咽后壁有多处脓点,常伴头痛、汗出、恶寒、口中和、不思饮水、舌苔白腻、脉沉细、两寸脉浮。此为阳虚表证,表邪久未解除,邪客津伤,导致咽喉不利,仿半夏散及汤治疗。

处方:半夏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桔梗6克,诃子肉6克。

结果:服药当天咽痛减轻,原方服用半个月后,所有症状消失,咽及双侧扁桃体已无脓点。

按:患者两寸脉浮、恶寒、汗出、头痛,为太阳中风;脉沉细、舌苔白腻、口中和、不思饮水,为里寒太阴病。综合分析为太阳中风表邪未解入里,津伤痰滞,呈现太阳太阴合病,表现为外邪内饮之喉痹,故用半夏散及汤加桔梗、诃子治疗。

此方名为“半夏散及汤”,从字面意思看,既可作散剂服用,也可煎汤服用。但方后注有“半夏有毒,不当散服”,强调不能用作散剂,与方名似有矛盾。据考证,玉函、成本均无此说法,故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后人所加。

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及汤和半夏苦酒汤均主治咽痛。甘草汤主治咽痛不肿的轻症;桔梗汤主治咽痛且肿大较重的证候;半夏散及汤和半夏苦酒汤则主治咽痛不肿或痰涎缠绕咽中的证候。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