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作过一个实验:用摄像机记录下人们日常交谈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录像内容统计人们说谎分次数,结果让人十分吃惊,录像中的人平均每10分钟就会说3个谎言。

这个实验的样本来源真实,没有任何的外力干扰,那样本的数据统计就比较有可信度,录像中人交谈属于主观陈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为陈述者,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陈述。

这就是说我们平时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众所周知有些谎言是善意的,是为了保护对方不在自己这里受到伤害。

而有些谎言是恶意的,是通过欺骗他人而获取利益,人类作为一种群体生物,相互之间的利益相互牵扯。

为了不受谎言的侵害脱离群体是不现实的,那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保持自身的安全而又不用因为误会伤害到他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掌握一定的辨别技能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将通过几个小技巧来辨别他人是在说谎还是在说真话。

潜意识测谎

潜意识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中未被察觉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到达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和潜意识相关的概念来解释自己临时产生的一些感觉,如第六感、直觉等,其实这都是潜意识的不同表达。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形成是通过压抑过程形成的,就是人的主观意识会拒绝那些不道德的、令人感觉到痛苦的欲望进入意识之内,以免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些被压抑的欲望并不会因此消失,而是沉睡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当我们放松对意识的控制时,那些沉睡的欲望就会浮现到意识的层面,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一些小过失。

心理学家认为过失的产生是两种不同意向互相牵制的结果,也就是不同意向互相干扰引起的,比如口误,弗洛伊德就曾经举例澳洲众议院某议长在致开幕词时把开幕说成了闭幕,其实他本来应该说开幕,可是在他的潜意识中他是不愿意开会的,希望会议早点结束,所以就说成了闭幕。

像类似的还有笔误、读误、听误等等,但这些轻微的过失往往被一些撒谎者作为挡箭牌,但其实是潜意识中的本我思想,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方的潜意识表达的过失来推测其是不是在撒谎。

微表情测谎

面部测谎在一百年前就开始研究,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阐述了这个问题,随着人类的进化那些原来与特定生存活动有关的动作逐渐变为了下意识的习惯性动作,并作为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脑的低级结构固定下来。

撒谎者在撒谎时因为脑部运动要集中在谎话上,就自然放松了一些表情的控制,面部会下意识做出一些和谎言不相符的运动。

即使是最娴熟的骗子,也很难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真实的情绪反应,这些肌肉的运动形成的表情是可以作为测谎的依据。比如频率很快的眨眼、说话时眼神躲闪、说眼睛向右看或者向右上看、不自然的笑、口吃结巴、摇头否认之前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等。

但要呈现这些现象是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引发被测者的情绪,对于一些自控力强的人则不那么准确,而且微表情的展现时间十分短暂,持续时间约为0.04秒至0,07秒之间,测谎者必须有很好的洞察力才能准确的捕捉到撒谎者细微的表情变化。

用倒叙的方法陈述事实来测谎

先来了解一个概念:认知负荷理论。

该理论是由澳大利亚的认知心理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假设人类的认知结构由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短时记忆一次只能储存5-9条信息模块,当要求处理这些信息时也只能处理其中的2-3条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某一时间点进行的思考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撒谎者在编织谎言时往往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组织语言的,所以,除非是逻辑非常严谨的高智商人才才可以用倒叙的方法陈述不出纰漏。

对于一般人,如果我们突然要求对方倒叙一遍他刚刚说过的事情,就会极大的增加说谎者的认知负荷,使他编织谎言的难度增加,说谎者在心理紧张之下是没有办法一边修改一边陈述的,就算说出来了,也肯定是漏洞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