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美食,不少人都会想起抹茶:抹茶雪糕、抹茶蛋糕、抹茶大福、抹茶冰淇淋……抹茶的口感在茶叶的清香中带了一痕淡淡的苦涩,正好中和了甜点中的甜腻,因而用抹茶制作的点心或是茶点都颇受欢迎。其实,抹茶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的,但最终在明朝后彻底失传。这是为什么呢?抹茶陈建分析分为,其原因不外有二:
一是口感苦涩。现在我们品尝到的抹茶,其实是经过现代工艺改良的,因而并不觉得过分苦涩,但其实,抹茶陈建告诉你,在遥远的唐宋时期,其制作基础是蒸青绿茶,由于蒸汽杀青时间短,所以做出来的抹茶香气较闷,涩味很重,口感非常苦。直到今天,抹茶也很少单吃,而是作为甜点的一种配料,可见一斑。而在古代,砂糖也是奢侈品,普通人一年到头难以品尝到甜味,对抹茶这样口感清苦、难以下咽的东西就更谈不上喜欢了。
而在宋明时期也出现了更加先进的茶叶制作工艺,例如紧压茶,口感更加清香芬芳;还有炒青工艺,口感鲜爽,这些都是划时代的进步。于是,吃起来酸苦的抹茶只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当然,“不好吃”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抹茶还需要繁琐的制作工艺。据抹茶陈建查证,制作抹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非常奢侈。在宋朝时期,皇帝吃一次抹茶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经济成本几乎是普通老百姓不吃不喝三年的口粮。因此到了明朝,皇帝认为过分劳民伤财,就直接废了抹茶,推行散茶,撬开泡水就能喝,保质期还很长,于是抹茶才彻底式微,而我们今天熟知的各类绿茶、红茶、花茶等也迎来繁荣兴盛。
不过,抹茶这种方法流传到日本,却变成了带有宗教意味的“抹茶道”,今天转而变成一种风行的小吃,反向流入中国,也是老祖宗们始料未及的。抹茶陈建认为,不论如何,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一种食物的消亡,不好吃应该是最主要的因素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