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老李已经退休好几年了,最近又揽了个新活,帮女儿带外孙。

小孩子就是活力足,老李只看了两天,就已经想回家了,但要真撒手又不舍得,只能硬着头皮接着照顾。

第三天一大早,老李刚送完孩子上学,回来路上就觉得左肩酸软无力,抬肩时还有明显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是抻着了?”

老李自顾自地嘟囔,但也没当回事。可过了一个小时,右肩越来越使不上劲儿,连着胳膊都有些僵硬,这下他也急了,赶忙到医院就诊。

一番检查下来,医生先说胳膊没啥问题,却又建议做个心脏检查,排查心血管有没有异常。

老李嘴上答应,心下却认定医生想“骗钱”,出了诊室就直接往家走。没成想刚到楼下,就一头栽在地上,不省人事

救护车紧急送医,确诊为急性心梗,经过救治,仍不幸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脏为啥会“梗住”?

提到心梗,大家的第一反应就两个字:危、急,可心脏为啥会梗住呢?心梗为啥这么可怕呢?这就要从两个方面说起。

首先,心梗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几乎无孔不入。

我们可以把心脏当做一个水泵,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提供动力,在工作期间,心脏不断回纳静脉血,再将充盈过氧气的动脉血打出去。

如果血液成分不纯净,比如血糖、血脂偏高,就很容易出现沉积,导致血管狭窄,甚至淤堵。另外,血流速度过快也会冲击血管,降低血管平滑度,也可能淤积杂物。

当然,血液流速过慢,其中较重的成分,也可能沉到血管表面,形成阻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好像水管堵住,当水泵无法正常回纳血液,就会出现缺血性心梗;反之,如果出水口被堵住,大量血液淤堵在心脏内,就会发展为出血性心梗

那如果保持血液健康、血流速度正常,就不会出现心梗了吗?

理论上可以,但现实很难实现。

身体自然代谢,必然产生代谢废物,这些垃圾需要血液运送到肝肾,完成自我清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也会更脆、更硬,杂质沉积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所以,想要完全预防心梗,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心脏的功能非常特殊。

心脏是血液的动力装置,血流则是身体脏器的生命线,同类比较,血流是物资运输车,血管就是闭环的高速路,心脏就是加油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满足其他脏器、组织、肌肉的营养需求,血流需要不断供给能量,但如果心脏动力不足,很多血流无法达到指定位置,脏器功能降低,就会出现各种不适。

我们总觉得,心梗只有发病时才危急,但其实,在血管不断变窄,血液流量不均匀时,身体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问题。

比如四肢发冷,稍微活动后气喘,乏力疲惫,呼吸不畅,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等,都与血液供应不及相关。

不止肩膀痛,这些不适也可能与心梗相关

相信许多人都觉得,出现心梗后,9成症状都是心胸痛,其他部位的不适,只占1成,甚至更少。

可临床实际中,以其他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心梗,发生率达到20%以上,这些又被称为不典型症状急性心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中国误诊学杂志》发布过一篇文章,整理了某院急诊科对不典型心梗的误诊情况,统计的10个月中,共有46例不同情况的误诊,平均到每个月,大概有4-5人因不典型心梗误诊,这是很恐怖的现象!

那除了肩膀疼,还有哪些症状,可能与不典型心梗相关呢?

1、各种部位的疼痛

比如剑突下左侧或右侧痛、下背痛、脐周痛、肩痛、牙齿痛、咽痛、左上臂痛、上腹胀痛等。

研究中解释说,出现这些症状的机制非常复杂,比如说腹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与上腹部脏器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通过于同一脊髓神经元上传。

这时我们的神经感觉就会糅杂,出现腹痛反而提示心梗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其他全身症状

比如呼吸困难、乏力、出冷汗等。

前面我们就提到,血流负责运输营养,如果通道变窄,甚至突然切断,就会缺失氧气和能量。

脏器失氧后,身体会启动急救模式,加大肺部呼吸,增加氧气供应。能量不足时,身体会优先供应重点器官,反过来降低肌肉活动,减少能耗。

3、血糖、血压波动

血糖、血压波动,第一时间会想到高血糖或高血压,但其实这两者跟血液流动有直接关系。

因为存在血栓或血管淤堵,血液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大量血液堆积,很可能导致一定时间内血糖过高,误诊为高血糖。

如果心脏回流血不足,就会加速跳动,以满足脏器的需要,此时血液流速加快,我们的血压必然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反而是护心关键

治不如防,生活中有许多保心护心的好习惯,大家也可以尝试养成!

1、养花种菜

2023年初,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园艺或许会对人体产生正向影响。

于是他们启动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超过14.6万65岁以上的老人,根据体力活动,将他们分为元一组、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经过十年的观察,最终得出结论:

与不锻炼的人相比,参加园艺活动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40%。与锻炼组相比,园艺组的死亡风险也更低。

所以,经常养养花、种种菜,真的有利于身心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常做家务

运动对心血管的好处不必赘述,2022年,《Circulation》就发布过一篇囊括9万人的研究,最终认为:每周需要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就能达到养护心脏的作用。

当然,也有人觉得专门锻炼太辛苦,那再来看看这篇数据。

2024年3月,《JAMA Cardiology》对将近6万名参与者,进行了7.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

63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每天只需只正常行走3600步,就能降低心脏患病风险。

结合两项研究我们发现,如果不想刻意锻炼,每天抽出15分钟做做家务,周末抽出2小时大扫除,就能保护心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少刷短视频

沉迷短视频可能诱发心梗!这真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加州大学进行过一项研究,对4000多名年轻人,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

20多岁沉迷游戏、电视,长时间待在屏幕前的人,患有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具体来看,23岁的年轻人每在屏幕前1小时,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6%,出现心梗、脑卒中的概率增加16%。

中年人在屏幕前滞留1小时,冠心病风险增加55%,脑卒中风险增加58%,整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2%。

所以,远离电子产品,真的可以保护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用文献: [1]燕声.沉迷短视频,小心心梗[N].保健时报,2024-08-29(004).DOI:10.28034/n.cnki.nbjsb.2024.000242. [2]廖丹,王海龙.不典型症状急性心梗46例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6):3871-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