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毛阿敏,一位天后级别的歌唱家。

她曾经演唱过《红星的故事》、《军中女儿情》等红色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她在“八一”晚会上演唱了一首《马兰谣》。

这首歌中唱到的正是当时未被广泛公开的马兰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阿敏的一曲将这个绝密的军事基地向全世界揭露。

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绝密的军事基地写进歌里。

让一首歌谣将机密暴露出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兰基地——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马兰基地,坐落在新疆的罗布泊。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江苏省。

马兰基地之所以被命名为“马兰”,有一个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是核武器试验基地的创始人之一张蕴钰,看到广袤的沙漠中坚韧的马兰花,

于是将基地命名为马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基地建立后,它就成为中国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

在上世纪50年代,虽然有10多万人来到这里安家落户。

但这里却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吸引着无数科学家和官兵,他们甘愿为祖国的强大奉献自己的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不算高。

但西方列强总是试图挑起事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意识到,只有拥有能够震慑住别国的武器,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因此,自主研制核武器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任务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他们最终选择了靠近罗布泊的马兰作为基地。

为什么选择马兰,作为核基地选址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我们的“老大哥”苏联专家认为敦煌地广人稀。

而且我们计划研制的原子弹是小型的。

因此,他们认为敦煌这个地方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国专家持有不同意见。

敦煌莫高窟这个文化瑰宝就在不远处。

如果原子弹、核弹爆炸后可能会造成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远来看,这个地方并不合适。

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同样人烟稀少的马兰。

马兰还位于祖国西部,交通不便、保密性好。

以及地势平坦,便于评估核试验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建立之后。

无数科研人员离开了家庭,放弃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只身来到马兰,只为在国家的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风沙中前行,在缺水的环境下努力克服。

这些功臣如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等,既是两弹元勋。

也是作为隐姓埋名几十年的马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几百几千个日夜的努力,在1964年10月。

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宣告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当天所出现的“蘑菇云”正是我们的自信和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1992年,毛阿敏才可以义无反顾地唱出《马兰谣》。

歌词中的马兰用“她”来指代。

不少人以为马兰是女孩。

而这首歌是男孩对马兰表达爱意的情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这首歌颂的是为祖国的核试验做出贡献的人们。

“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的“科技人”指代的就是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将马兰基地这个隐藏了多年的机密广为传颂。

借毛阿敏大气豪情的歌声,更多人知道了马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国有足够的科研实力和自信。

毛阿敏也就能毫无顾忌地唱出马兰基地这个机密。

而当她唱了后,反而对她进行了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80后90后早已接触过马兰。

还记得“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吗?

没想到,孩子们从小唱的歌谣竟是一个密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童年经历也成了情报的传送者

还记得当时以为马兰开花二十一只是为了押韵。

没想到这是一个密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皮球”指的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因为外形和小皮球很像所以被指代为皮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架脚踢”是试验场上的102米铁塔。

当时原子弹是要放置在铁塔上引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兰开花”就很好懂了。

意为在马兰基地上空呈现蘑菇云形态的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一”也有寓意。

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我们小时候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密语的传播者。

因为很多研究项目是高度保密的。

所以很多密语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一所是核武器研究所。

0637部是建设原子靶场的部队。

0674部是负责建设原子仓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猎队”还造成了外界的误解,以为这里遭遇了土匪、抢劫之类的。

其实是巡逻小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压”指的是气象天气。

好血压表示气象情况适合进行试验。

“鞭子”是电缆线。

“穿衣”是原子弹装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邱”是第一颗原子弹的外号,因为它像小皮球。

“球”和“邱”同音。

在试验基地,大家一致把原子弹叫做“马兰花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的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后。

新闻头版头条都表达着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才华的人就把自己的喜悦创作成一句童谣。

别看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媒体竞相报道喜讯。

在这之前项目的保密工作相当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密和预防间谍窃取项目情况和进度。

所有参与到此项目的人不能发表论文、不随便喝外人交流,更要瞒着家里人。

即使密语加上保密措施都已经完善了。

原子弹爆炸之后仍有间谍想监听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广州还管检查到带两只老鼠出境的外国人。

侦查员当下立断,将老鼠扣留下来。

并替换了体格和外形类似的老鼠给外国人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发现老鼠身上携带放射性物质。

通过对比发现,这些物质和西北核工业基地的数据类同。

没想到两只老鼠也成了间谍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真让外国人带回去了。

不就是吧我国的机密送给他们了吗。

而这些数据都是我国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地通过研究试验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月兼程的科研人

1960年,上万名解放军、工人从全国各地赶到马兰建设核试验基地。

大批物资、仪器和设备从内地运到祖国的大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动如此浩荡,主要原因是我国和苏联关系破裂。

1957年,苏联表示会援助我国原子弹的教学样品和图纸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在下一年,苏联就提出要在我国建立他们控制的长波电台。

这种行为当然不会获得允许。

而后,苏方对援助表现出了不积极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苏方撤回全部专家。

这预示着没有经验的我们要从头开始。

不过,我们向来是充满干劲、不服输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蕴钰表示,“一年不搞我等一年,两年不搞我等两年,中国总要有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家团结一心,高举科研精神的激励下。

即使口粮难以运进来,即使半个月不能洗澡。

大家都坚持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对核武器研究高度重视,特别组建中央专委部门。

而后钱三强认为要组建一支懂核技术的专业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来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国学者——程开甲。

没错,他就是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开创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工作,整理好行李毅然回到祖国。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完成了试验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要确认核爆炸的方式、现场勘察选定地点,设计爆心铁塔。

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科研人员只能在爆炸成功的图片中找到灵感和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用锹,镐简单的工具将百米铁塔建造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大沙漠在1964年迎来了一生巨响。

自此以后,我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极高的提升了国际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马兰基地见证了太多风云事迹。

如今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的重要基地。

马兰精神也永存于中国人民心中。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信源①——央视军事微信公号——这首人尽皆知的童谣,竟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的密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源②——2017-08-24——北京日报——揭秘中国核试验基地:戈壁绿洲马兰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源③——2023-07-05——和硕零距离——【学马兰精神】马兰,地图上找不到的核试验基地,如今它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