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胺是日本武田公司继烯啶虫胺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烟碱类杀虫剂,由拜耳和日本武田共同进行全球市场开发,最早于2002年上市,2008年日本住友化学株式获得噻虫胺在中国的相关登记,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噻虫胺是继吡虫啉、噻虫嗪之后开发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与第一代相比,杀虫范围更广,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持效期更长,毒性却大大降低,被广泛应用于叶面喷雾、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及药肥等。

1、关于噻虫胺

噻虫胺属于广谱性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种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和其他烟碱类杀虫剂一样,作用于昆虫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类作物上,用于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盲蝽蟓、菜青虫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特点。

截至目前,可以查询到关于噻虫胺的相关登记共261个,其中:原药登记11个;制剂单剂登记105个,主要为有效含量0.1%、0.2%、0.5%、1%、5%的颗粒剂,10%、20%、30%、48%的悬浮剂,30%、50%的水分散粒剂和8%、10%、18%、48%的种子处理剂;制剂混剂登记145个。

2、产品特点

(1)杀虫谱广。噻虫胺广泛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甘蔗、大白菜、甘蓝、番茄、黄瓜、茄子、马铃薯、柑橘树、苹果树、梨树、西瓜、枸杞、茶树及观赏植物等多种作物,可用于防治蒜蛆、韭蛆、根蛆、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多种地下害虫和稻飞虱、蚜虫、甘蔗螟、黄条跳甲、白粉虱、烟粉虱、木虱、叶蝉蓟马等多种刺吸式害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使用方式多样,持效期长。噻虫胺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内吸传导性,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不但可用于喷雾,还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灌根、蘸根、浸根、药肥等;噻虫胺在土壤中不易被淋溶分解,持效期较噻虫嗪、吡虫啉更长,叶面喷雾持效期可达30天,用于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达6个月。

(3)活性高,对作物、环境安全。噻虫胺主要作用于昆虫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对昆虫乙酰胆碱受体的亲和力、杀虫活性都高于吡虫啉,其活性也比噻虫嗪和吡虫啉更高,并且还对咀嚼式害虫有一定效果;噻虫胺对环境昆虫的毒性大大降低,对农作物也更安全,使用更加放心,可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

(4)复配性好。噻虫胺可以与几十种杀虫杀菌剂进行复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有:以甘蓝黄条跳甲为主要靶标的联苯菊酯·噻虫胺,以水稻稻飞虱为主要靶标的吡蚜酮·噻虫胺,以韭蛆、蚜虫、蛴螬等地下害虫为主要靶标的氟氯氰菊酯·噻虫胺,以韭蛆、大葱蓟马为主要靶标的虫螨腈·噻虫胺等;除以上复配产品外,噻虫胺还可与哒螨灵、阿维菌素、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等产品混配。

3、使用方式

(1)茎叶喷雾。噻虫胺可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如水稻稻飞虱、柑橘木虱、蔬菜蚜虫、蓟马、跳甲等。

(2)种子处理。噻虫胺可应用在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处理,主要是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同时对地上的蚜虫、叶蝉也有防效。

(3)地下害虫防治。噻虫胺在防治地下害虫时,完全不输辛硫磷,不仅可以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蒜蛆、韭蛆、根蛆、地蛆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主要应用于韭菜、大蒜等经作区,使用时还可以与虫螨腈结合,防治效果更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药肥。噻虫胺药肥产品主要以水稻、小麦、甘蔗、花生等作物为主,由于其良好的内吸性、渗透性及长持效期,不仅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对于作物苗期的地上害虫也能发挥作用,同时作为肥料为作物提供养分,可谓一举三得。

注意事项

(1)噻虫胺不宜与碱性农药或物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混用。

(2)由于噻虫胺残效期较长,应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3)噻虫胺对蜜蜂、家蚕等有较高毒性,因此不适宜在蜂场附近、桑树和蜜源作物上使用。

叶雨拾光AI助手』上线!24小时在线回答你的农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