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亏损15亿的小米汽车在集团“史上最强”三季报发布前BUG频出,或为亮眼业绩带来些许瑕疵,也为整个汽车行业再度敲响警钟。但不可否认,雷军为中国汽车行业,也带来“一股清流”。

2021年小米集团春季发布会,其董事长雷军宣布造车。那时,雷军说:“今天的小米,已经有一点点积累,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的时候了。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

当时,手握1080亿元现金的雷军坦言,造车有风险,动辄超百亿的资金投入,3~5年才能初见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半之后,小米为造车投入何止百亿,但现金储备并未因此减少,反增至1516亿元

汽车业务亏损收窄,小米造车无碍大局

汽车业务亏损收窄,小米造车无碍大局

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史上最强”的2024三季报显示,季度营收首次突破900亿,达到925.07亿元,同比增长30.5%;集团整体毛利率虽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但仍能达到20.4%;经调整净利润62.52亿元,同比增长4.4%。

财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小米集团股价上涨1.22%,以29.15港元高开,随后出现震荡,盘中跌幅一度超4%,最终该日下跌1.74%,报收28.3港元。

「小米集团-W(01810)股价K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集团-W(01810)股价K线图」

截至11月28日收盘,股价收于27.85港元,较11月22日高点略有下跌。

相比港股市场反应平淡,众多券商对小米集团三季度表现,普遍给予积极肯定,纷纷给出“买入”或“推荐”评级。其中,招商证券认为,随着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及生态链的协同效应,小米汽车有望跻身国内新势力第一梯队。

的确,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三季报的各种“创历史新高”、“史上最强”相比,显然作为后来者,小米集团的“最强”,含金量更足。

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达到96.97亿元(汽车收入95亿元),较二季度63.69亿元增长52.25%,在集团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也从二季度7.2%增加至10.5%。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24三季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24三季报」

3月28日, 小米SU7 参数 图片 )上市,到三季度末,仅6个月时间,小米单季度汽车业务收入就已超过小鹏汽车同期的88亿元,甚至直逼零跑汽车三季度公司整体收入98.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第三季度完成交付3.98万辆,之后在10月单月交付突破2万辆大关;三季报发布前,小米汽车已达成累计生产10万辆里程碑;提前完成10万辆交付任务,已毫无悬念。

按小米“言出必行”的作风,年末完成雷军定下的交付13万辆新目标,也不再令人吃惊。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24三季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24三季报」

此外,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毛利率,从前一季度的15.4%上升到17.1%。如此表现,“蔚小理零”中仅有理想汽车能超过。

对于此,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毛利率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单品、爆品之下的规模效应。他认为“Q4肯定比Q3更好”。

在新车销量快速增长和平均售价约23万元的支撑下,小米汽车保证了毛利水平。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24三季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24三季报」

这也解释了为何一边是与电动汽车相关研发投入的增加,导致小米三季度研发开支达到59.57亿元,同比增长近20%;而另一边则是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较二季度收窄3个亿,至15亿元。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关心小米汽车何时盈利。

就此问题,小米高层显得很冷静,卢伟冰表示,“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们一些宽容的时间,现在正处于汽车这个新业务的大投入期间,在这个百年赛道,过早盈利实际上是不合适的。

若按现阶段的亏损收窄速度,小米汽车有可能在2026年实现盈利,也恰好是雷军造车第五年。这与蔚来李斌所讲的盈利时间点“心有灵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时间,随着小米门店发挥协同效应,小米汽车销售网络快速扩张;小米SU7逐步上量摊薄成本,SU7 Ultra开售有望进一步提升利润率。

此外,消费者期待已久的小米首款SUV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以及智能手机、白电等业务为汽车业务持续输血;加上雷军个人影响力和地方政府扶持,小米汽车扭亏为盈,比起蔚来汽车,显然更靠谱儿。

BUG频出,恐为小米汽车蒙上阴影

BUG频出,恐为小米汽车蒙上阴影

对于一家造车仅三年的企业,能有现在的销量与财务表现,放眼中国汽车行业,能与之比肩的寥寥无几。

但这种看似近乎完美的状态,也难以掩盖风险。毕竟,小米造车太快了,汽车不是手机,而是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很清楚,造车的风险不只停留在经济层面,又或者说造车的过程,任何瑕疵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极有可能最终反映在经济层面。

自从中国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进程不断提速,产品可靠性问题始终都被高度关注,重点更是被放在电池安全、隐私安全和智驾安全上。

尤其对于汽车圈的“新势力”,其产品事故、设计缺陷,会被无限放大,以至于雷军就曾表示,小米SU7被网友拿着放大镜找问题。

在公众的眼里,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更会做营销,小米就是其中翘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安无事,每名用户都可能成为小米产品的“代言人”,可一旦出事,这些“米粉”也就成了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小米发布三季报前,11月14日中午至次日凌晨,不断有用户曝出自己的小米SU7标准版在开启自动泊车功能后“撞墙”。据不完全统计,一天内,全国接连发生类似事故超70起。

事发后,小米汽车的反应倒是颇为迅速,官方确认事故为系统Bug导致,并表示会承担事故车辆的全部维修费用,并向受影响用户提供积分补偿。

小米汽车方面的积极态度值得肯定,但10月30日刚刚升级不久的系统发生Bug,难免对用户心理造成影响,也或多或少对日后新车销售和小米汽车可靠性产生影响,或为其汽车业务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10月30日小米SU7标准版升级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30日小米SU7标准版升级内容」

万幸的是,此次事故均发生在低速泊车阶段,若是发生在车辆处于开启智驾功能高速行驶状态下,后果则不堪设想。当然,不仅对于年轻的小米汽车,这起事件也足以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警钟。

笔者不由得想起7年前那部《速度与激情8》中的情节,被黑客技术控制的数十辆汽车,冲出停车楼向街道坠落,拦截目标车辆......

相信所有人都遇到过电脑、手机死机或者黑屏。电子产品受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随机出现故障的可能,而且往往故障来得毫无征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脑死机,可以静待重启;严重的系统Bug,甚至可以重装系统,可能都不会对用户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但汽车与电子产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安全永远是汽车的第一要素。

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深入、智驾系统的普及,如今的汽车越来越像电子消费品。相比欧、美、日的传统车企,中国车企更热衷于宣传自己的智舱、智驾,甚至会定期公布自家产品智驾系统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里程。

雷军近期表示,在智驾方面,小米的投入上不封顶。

“新势力”正在颠覆传统的造车模式,也在不遗余力地将汽车智能化推向新高度,但问题是,车企在极力鼓吹产品的智能化之前,对产品的测试是否足够严苛?系统的稳定性是否得到充分验证?对系统Bug的容忍度又是如何?有没有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留足安全冗余?

Views of AutosKline:

Views of AutosKline:

以小米为例,至今为止,论人、车、家生态,无人能出其右。但假设黑客攻陷其人、车、家任意一端,那么影响到的极有可能就是整个生态,全家人隐私安全、人身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汽车愈发成为网络世界的一部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甚至还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类似上述假设出现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科技在改变人们用车习惯的同时,消费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却在增加。当指令与人的安全相冲突时,系统的选择必须是守护后者。

小米、华为驶入汽车这条赛道,正在快速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力,并已令传统豪华品牌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但它们被“众星捧月”之时,更要将车辆全维度的安全放在首位。

当然,笔者也深信,包括小米在内的科技公司、车企,会全力保证自家网络安全。可五角大楼的网络系统都曾被攻陷,企业又如何做到万无一失?

“一失”对于用户,很有可能失去的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