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起抗日战争的艰难,很多人都只是感慨艰难,但是对其程度都没有切实的体会,只知道艰难但是究竟有多艰难其实大家都没有太清楚的认识。
尤其是伴随着抗日神剧的流行,似乎抗日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今天我们就从步枪子弹这个最小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来说明一下抗日战争中我军究竟有多艰难。
他们没有主角关环,没有不死之身,也没有几十挺机枪,他们甚至连子弹都没有!
一、八年十七亿发子弹
其实到近代以来造子弹本身的难度并不高了,只要有雷汞、火药、弹头和子弹壳就可以造子弹了,哪怕是农村的小作坊都可以,但是要大规模的造子弹就有很大难度了。
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兵工厂为军政部兵工署第20工厂为例,在8年抗战期间共制造了6亿发子弹,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每月生产子弹1000万发。
第20工厂之所以能够制造如此多的弹药,是倾全国之力才有的。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将南京金陵兵工厂,以及其他许多工厂的枪弹生产机器都集中到了20厂。
也就是说这第20工厂其实基本相当于当时中国绝大部分的子弹生产量了,看上去好像月生产600万发子弹,巅峰时期月均一千万发似乎挺多的,但是子弹是一个消耗品,在近代战场上子弹的消耗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整个8年抗战消耗的子弹大概是17亿发,除了第20工厂的6亿发以及其他兵工厂制造的子弹外,还有8亿发子弹是从外国进口的。
也就是说抗日战争中其实我军连最基本的子弹供应都有50%的缺口,可见当时抗战的艰难程度。我军的“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并不是真正神枪手,更无奈。因为我军其实一直没有自己生产子弹的能力。
从红军时代开始我军就有自己的兵工厂,但是这种兵工厂只能算是加工子弹,只能做复装子弹,也就是将打完的子弹壳捡回来,重新装入新的雷汞和发射药,再装上新的弹头。
因此从红军到八路军时代,我军打仗就是很节约的,而且战士都会尽量将子弹壳捡回来,战后也会有专人负责打扫战场寻找子弹壳,其目的就是为了复装子弹。
但是这种复装对于八路军六十万人,加上地方武装就有100多万的军队来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比如百团大战爆发的时候,八路军正规军,穿正经军装的八路步枪子弹平均人均不足20发,轻机枪子弹平均每枪只有30发。
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子弹究竟有多缺,我们在影视剧中看见的机枪不断扫射的场景在抗日战争中几乎不会出现。
可以说整个抗日战争,从中央军到地方军,再到八路军、游击队,几乎所有中国军队都存在子弹不足的问题。
二、对比同期美日军消耗
统计显示抗战八年,中国军队总计消耗子弹只有17亿发;山野榴炮弹355万发,迫击炮弹604万发;至于再高级一点的飞机航空弹,火箭筒之类的都是高级货,整个中国都没多少。
根据国府粗略统计,整个中国八年抗战的弹药消耗只有20万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毕竟是20万吨,但是在近现代战争中只能说不值一提。
以美军为例,仅仅是冲绳之战中,美军弹药消耗就达到了17万吨,其中光是美军军舰的火力覆盖就消耗了4万吨海军炮弹,海军陆战队则消耗各式弹药6万吨,美军总计消耗炮弹数量达到八万吨。
这还仅仅是炮弹,不算美军登陆陆军消耗的格式步枪子弹、机枪子弹、手榴弹等弹药,以及美军空军的航弹轰炸。
可以说光是一个冲绳战役,美军消耗的弹药量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的弹药消耗量。
而同期的日军虽然不如美军那么奢侈,但是对比中国军队实在是好太多了。
同样以子弹为例,我军正规军也只能配发二十枚子弹,而每名日本步兵则会配发装备4个弹药盒,每个盒里是30发子弹,总计120发子弹,是我军的六倍。
而且这还只是基础的一个基数的弹药,日军的弹药随时可以补充,基本一场战役中打出的弹药量会是我军的七到八倍。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我军总计消耗弹药也就17亿发子弹,而日军从1937年到1945年每年的弹药生产和消耗量都是10亿发左右,总计消耗了80亿发的子弹,是我军的5倍。
抗日战争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三、结语
虽然我们经常嘲笑日军陆军的贫穷,甚至因为子弹不够不得不要求士兵精准射击,导致日军普通士兵的设计精度远超想象,但是这种贫穷只是相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佬来说的。
对于抗战中的中国军人来说,日军其实也是财大气粗。很多时候我军根本就没法和日军正常交火,打几十分钟就没有子弹了只能等着日军火力覆盖后冲上来进行白刃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