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我市依托资源禀赋,推进红旅、农旅、交旅、林旅、商旅等融合发展,持续擦亮“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品牌。今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2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金寨县、霍山县、舒城等县区优质红色资源、山水资源,建设大别山红绿交融示范区。在全省率先立法出台《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先后整合资金1亿余元,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80余项。打造“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等文旅品牌,获评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9个,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场场爆满,红色演艺戏剧《立夏》入选全国文化元宇宙特色案例,红色资源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同时,拓展绿色生态价值。将大别山“红色”旅游基地、“绿色”旅游景点串联成线,中国·红岭公路、大别山国家风景道(霍山段)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典型案例。精心培育漂流、溪降、温泉、滑雪、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全国第4、全省首个大别山溪降项目成为游客打卡“新宠”,大湾漂流等9条漂流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迎驾汉驰航空等3个低空飞行项目开启俯瞰大别山美景新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丘陵地带特色的田园风光,重点发展近郊乡村度假游。一是让果园变景区。大力推进脆桃、蓝莓、葡萄等水果种植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叶集区“飘香果岭 画卷平岗”探春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裕安区万亩桃花仙谷今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二是让田园变景区。依托农业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等资源,打造以金安区南山南·梦享村、美上心田·艺术家村、裕安区林水寨景区等为代表的集观光旅游、民宿休闲、农业科普、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其中林水寨景区经验做法被央视报道。三是让茶园变景区。依托80万亩茶园、31个茶叶特色小镇、2个中国最美茶园等优特资源,开发茶研学、茶俗体验等特色茶旅融合产品,推出精品线路52条,九十里山水画廊寻茶之旅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品茶香、赏茶景为旅游增人气、添热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中心城区,发挥人文、生态资源优势,提升城市休闲旅游消费水平。一是赓续历史文脉。整合六安汉代王陵、皋陶墓等重点文化资源,开展“何以六安”等历史文化探源课题研究,开发系列特色历史文化研学游,推出研学旅游惠民措施55项,打造精品线路90余条。二是扮靓生态水脉。依托淠史杭灌区水系资源,先后创建淠河水利风景区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个,新建成赓续公园、淠河右岸等一批水利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目前正在谋划建设淠史杭水文化展示馆。三是汇聚商业人脉。实施商文旅消费提升行动,开展六安金秋文旅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546.8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超1亿元。推动商业综合体、街区转型升级,建成六安文庙、皋街、万达、山水奥莱等消费集聚区,持续释放城市文旅消费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霍邱县田园、湿地为基底,以生态农业为引擎,推动旅游与水利、工业、农业等业态深度融合。一是做好“水利+旅游”文章。依托临淮岗水利风景区,建设集淮河农耕民俗馆、临淮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于一体的淮河文化园,升级打造夜游灯光秀,景区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二是做好“工业+旅游”文章。深挖铁矿、酒水等文化内涵,编制实施钢铁文化旅游区旅游规划,建成金日晟铁矿文博园、临水酒文化园等工业旅游景区,打造铁矿温泉酒店等特色体验新场景,举办酒水文化节等文旅主题活动。三是做好“农业+旅游”文章。深挖淮河沿线特产、美食等资源,开发藕粉、芡实、小龙虾等旅游商品,霍邱“法式鹅肝”引爆消费热潮,城西湖万亩荷花园获评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张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