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知谭商业
作者|知谭君
在刚刚过去的11月底,基金行业“老二”华夏基金遇到了两起“烦心事”。第一件是一起执行案件,11月19日,华夏基金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近2195万,执行法院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值得关注的是,法院公开信息并未透露申请执行方是谁,华夏基金也没有对这起执行案件作公开回应。
华夏基金遇到的第二件“烦心事”发生在11月27日,当天华夏基金“ETF规模一哥”张弘弢卸任7只产品,在管规模从4555.89亿元降至8亿。华夏基金方面表示,目前张弘弢担任着公司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可能后续会更多地从事一些管理工作,因此在产品管理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属于正常的职务变动。
然而在基民看来,这个变动并不寻常。华夏基金素有“ETF基金一哥”之称。20年前,华夏基金发行了中国第一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截至目前,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ETF管理规模,华夏基金都位列行业第一。而其也是业内唯一一家连续7次获被动投资基金公司金牛奖的公司。
在宣布人事调整的同时,华夏基金也在近期多次发布ETF产品降费公告。如10月9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将创业板100ETF华夏及其联接基金管理费率由0.50%调降至0.15%,托管费率由0.10%调整为0.05%;10月17日,华夏基金公告称,将华夏黄金 ETF、华夏黄金ETF联接基金的管理费率均从0.5%降至0.15%,托管费率从0.1%降至0.05%;11月20日起,调低华夏上证50ETF、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等8只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自2024年11月22日起,调低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中证500ETF等6只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管理费年费率由0.50%调低至0.15%,托管费年费率由0.10%调低至0.05%。
降费往往被视为基金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的常用手段,华夏基密集金降费背后同样是规模焦虑作祟。虽然华夏基金仍是ETF份额一哥,但是被业内誉为“价格屠夫”的易方达ETF规模正迎头赶上。2023年末,易方达场内规模为2592.03亿元,华夏基金场内规模为4017.85亿元。两家相差1425.82亿元。而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27日,易方达场内ETF规模为5964.05亿元;华夏基金场内规模为6696.28亿元,两者差距仅732.23亿元。显然,目前两家的etf规模差距相比去年底已大幅缩小。
另一方面,尽管在ETF方面是“一哥”,但是华夏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表现却并不亮眼。截至今年三季度,华夏基金仅有25只股票型基金,231只混合型基金,两者规模合计为1522.76亿,仅为同期指数型基金7,426.33亿规模的五分之一左右。主动权益基金的不佳表现,也导致华夏基金规模始终位居全行业第二,难以实现对易方达的超越。
与此同时,华夏基金引以为傲的ETF产品也因踩雷晨鸣纸业而受到外界质疑。11月20日,业绩已经暴雷的晨鸣纸业公告部分债务逾期,随后多日股价经历大幅下跌。在此之前,公司董事长陈洪国已经“跑路”并减持了公司股票。然而,华夏基金却连续两个季度增持晨鸣纸业。截至三季度,华夏中证1000ETF持有晨鸣纸业878.64万股股票,占公司股本比例0.30%,挤进了前十大流通股东。如此精准踩雷,这只基金的业绩自然不好。截至11月29日,该基金最近一年净值涨幅仅2.31%,而同类基金平均水平高达10.92%,相差十分悬殊。
上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