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九十四期(总第864期)

【按】

应《作文素材 品读经典》杂志编辑邀请,写了一期“同题碰撞”的作文指导稿件。题目是“校园外的世界”。

学校开学之初模考测试作文题目是“校园外的世界很精彩”,源自某区县2024年的初三一模试题。模拟试题原题如下:

走出校园,或劳动,或参观,或访问,或做志愿者……你会触碰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会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请以“校园外的世界很精彩”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过,我在给杂志做这一期稿件时,特意把该题目重新调整了一下,变成“校园外的世界”,把“很精彩”去掉了。为什么这样处理呢?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很精彩”带有明确的指向,如果从应试写作角度来说,题目带有“很精彩”,毫无疑问就必须写出“精彩”来,不能选取“不精彩”的素材。但实际上,校园外的世界并不只有“精彩”,大千世界,包罗万象,除了“精彩”,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人、事、物值得关注。所以,我把“很精彩”去掉,希望能够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

2.古人形容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实际状况是非但“窗外事”不闻,连“圣贤书”也不读,各式各样的练习倒是“刷”了不少,甚至考试时,很多学生将某某题我曾经刷到过当做千篇一律生活的某种惊喜。每念及此,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涌上心头。以“校园外的世界”为题,是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睁开眼睛,看看象牙塔之外的生活。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的名联,几乎没有学生不知道,张口就来,但他们大多只不过是记住了而已,实际是他们只关心分数,只关心排名,不要说国事天下事,就是“家事”,他们也不大关心,或者也可以说家长和老师也不曾引导他们关心过。

4.一定程度上,学校生活是走向社会的预备阶段。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相当多的人觉得孩子既然在学校学习,那就只关注学校的事情就好,只要把成绩和排名搞上去就好,但凡关注一点儿其他的事儿,都属于不务正业。学生的学习和真实生活严重脱节,然后又幻想学生将来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无缝衔接,丝滑过渡,那怎么可能呢?

5.AI时代到来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必然面临急速的变革。但我作为一线教师的观察,到目前为止,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动,完全没有预感到“暴风雨”的即将来临,还是墨守成规,不停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很多通过AI都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思辨能力、适应能力等将来社会更需要的品质和能力。

【名校真题】

如果说校园是梦想起航的港湾,那么校园外的世界就是广阔无垠的海洋,它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从繁华都市的喧嚣到宁静乡村的悠然,从名山大川的壮丽到平凡街巷的烟火,再从喧嚣世界的一端到温馨家庭的小小港湾,每一处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与风景。走出校园,去拥抱那个多彩而真实的世界,在那里,你将遇见更广阔的天地,遇见更深刻的自己。请以“校园外的世界”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名师解题】

导语第一句,引导学生将目光从校内转向校外。校园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但这里并非学习的终点,而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起点。校园外的世界如同无垠的海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由此可见本文写作的重点是校外,而不是校内。

导语第二句通过列举多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启发了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观察和思考。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它涵盖了城市、乡村、自然、人文、家庭等多个领域和方面。在准备作文时,可以从这些方面中选取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除了提供表面上的场景描述外,这句话还隐含了深入挖掘的提示:每个场景背后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和风景,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因此,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深刻内容。

导语第三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核心——走出校园,探索外部世界。它像一盏明灯,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确保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主题或内容散乱。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思考走出校园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学生需要在文章中探讨这种变化,分析自己在面对新世界时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从而使文章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高分立意】

下面几种立意角度可供参考。

角度一:成长与蜕变。聚焦于个人在走出校园后所经历的成长与蜕变过程。探讨在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中,如何面对挑战、克服困难,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独立的个体。可以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一次社会实践的感悟,展现这些经历如何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自我认知的深化和性格的完善。

角度二: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探讨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可以围绕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展开叙述,展现在这些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这些经历对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

角度三:自然之美与心灵之旅。聚焦于校园外世界中的自然美景,探讨自然对人类心灵的滋养和启迪作用。可以通过描绘一次登山之旅、一次海边漫步、或是一次深入自然的探险经历,展现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神奇,以及这些经历如何让人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可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角度四:科技与生活的交融。关注校园外世界中科技对生活的深刻影响,探讨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可以从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产品入手,分析它们如何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思考科技是把双刃剑这个经典命题。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