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我们体检中必查的检查项目之一。当拿到体检报告单时,许多人并不明白血常规中的一些异常指标所代表的意思。实际上,虽然血常规不能直接确诊疾病,但它却能为我们提供不少疾病发出的“预警信号”。如果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这一指标下降,可能是肝硬化的前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小板计数与肝脏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是在骨髓中产生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过程。在肝脏出现硬化时,肝脏的结构发生改变。肝脏内部的血管系统也随之变形、扭曲。其中,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改变。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脾脏淤血肿大,而脾脏是人体清除衰老血细胞的主要场所。脾脏肿大后,会过度吞噬血小板,使得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

血小板的正常数值在(100-300)×10^9/L之间,如果血小板数值降到80以下,不仅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牙龈出血、消化道的出血、皮下淤斑等,危及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小板降低如何应对?

1.病因治疗

在进行病因治疗时,首要任务是明确疾病的根本原因,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硬化,治疗重点在于积极抗病毒;而对于酒精性肝硬化,首要措施则是戒酒。此外,还需结合抗纤维化治疗以辅助康复。

2.药物治疗

针对肝病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服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来提升血小板水平;二是直接输注血小板以迅速补充。但需注意,这两种方法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与监督下实施。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面,针对相关肝病,可采取的方法包括脾栓塞手术、脾切除手术以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提醒

当发现血小板计数下降时,不能仅凭这一个指标就判断是肝硬化前兆。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如是否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肝硬化可能出现的症状)、肝功能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 等)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