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裒是魏晋时期有名的大才子,博学多能,在父亲被司马昭杀害后,他便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由大人和孩子共同构成的。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长殷切的希望,盼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一切的奔波都是为了孩子,等到自己年老体衰,孩子又是老人唯一的指望。对于一个家长来说,失去孩子是自己不能承受之重,这是一种巨大的折磨,自己的生活也会随之黯淡无光。

11年前,60岁的盛海琳坚持生下双胞胎女儿,如今她们一家生活得怎样?古代有一句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能活到七十岁的人非常少。这是很多的原因造成的,首先生活环境困苦,一旦赶上战乱与饥荒,就要饿死好多人。除此之外,医疗条件不尽人意,仪器设备也并不先进,许多疾病无法得到根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之后,人民生活得到大大改善,人均寿命也较为提高。然而在这个大环境的背景下,有一个群体引起了全民的注意,那就是失独老人群体。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这个群体的比重逐年上升。有一些人在计划生育的号召之下,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

但随之时间的推移,有些孩子由于各种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些老人就成为了失独老人。失独老人的日子是不好过的,他们只能守着空空的房间,孤独地思念自己的孩子。这部分失独老人,精神的疼痛远远胜过生活的疼痛。其中的一部分年纪不大的人,会选择再生一个孩子,作为生活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60岁的盛海琳,在失去自己的孩子之后,却勇敢地选择试管婴儿,再次生子。盛海琳在1980年生下了女儿,没有选择要二胎。三个人的小家生活的幸福而美满,这种幸福在女儿婚后的第二年,戛然而止。二零一零年,盛海琳的女儿因煤气中毒离世。女儿的离去把盛海琳的心都掏空了,她久久地处在悲痛当中,不愿面对现实。

而悲痛过后,盛海琳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再生一个孩子。她深知,自己早已过了生育年龄,于是她选择通过试管的方式,求得一个自己的孩子,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足惜。盛海琳的漫漫求子路十分艰辛,她已经60岁,是一个可以成为奶奶的年纪。这种先例是几乎没有的,很多医院都拒绝了她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海琳并没有放弃,她依然坚持要做试管婴儿。终于,有一家医院被盛海琳的诚心所打动,选择尝试一下试管婴儿。盛海琳属于高龄产妇,医院反复地告诉她试管婴儿具有的风险。可她不在乎,她愿意牺牲自己的所有去换一个孩子。上天不负有心人,二零一一年,手术成功,盛海琳成为一对双胞胎女儿的母亲。

女儿出生后非常虚弱,需要立马转入保温箱进行治疗,而这便花费十几万,虽然盛海琳夫妻都有不少养老金,但还是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困顿。几个月后,盛海琳的丈夫又突发中风住进了医院。盛海琳作为一个60岁的老人,既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又要照顾生病的丈夫。生活的重担就压在盛海琳的肩膀上,可她除了面对,无处可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海琳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再来一次机会,自己不会再那么坚决地生下这两个孩子。在盛海琳的细心照料下,丈夫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两个孩子也逐渐长大。双胞胎女儿丰富了盛海琳单调的生活,弥补了一些遗憾。两个孩子已年近十岁,盛海琳与丈夫的身体还算不错。一家四口即使物质上差了些,生活也算美满幸福。

对于盛海琳的事迹,外界的说法不一。有人同情盛海琳的遭遇,鼓励她坚强。也有人说高龄产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尊重失独母亲的选择,不去加以指点与批判。

参考资料:

《劝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