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行业的企业;不管沿海一带还是内陆的公司;不管是大公司还是中小公司,在经营模式上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是老板定战略,指方向,做计划;
第二是老板搭班子,由核心管理团队来贯彻战略;
第三是公司核心业务是由市场业务部门来为公司赚钱;
第四具体服务以及干产出的活是由基层员工来完成,这就需要有一套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工资的分配。
第五是公司的一群人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做事。
这五个方面分别涉及了管理的职能:指挥(谁来创立和领导)、组织(谁执行推动)、市场(赚哪块的钱)、分配(怎么分钱)、企业文化(如何以适当方式进行沟通协调保持凝聚力)。
这么看还是很抽象,比那些看管理学书的MBA强多不了多少,因为中国式公司在这五个方面都有一个独特的本土文化,交织形成影响,比如:
(1)老板支配了公司的战略和发展方向,甚至有时候老板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指出三四个方向,让底下的管理者与员工无所适从,但是没有一个管理者能够跟老板反馈,方向太多等于没有方向。
(2)所谓核心团队本身就是高级打工人。他们本身又不能沉下心来做具体细节的事情,但是他们却是向老板直接汇报。作为管理者或者干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底下的成果拿到老板那里汇报,把老板安排的活分配给底下的人干,剩下的就是奉承老板或者做好PPT就行了。
(3)为团队赚钱主要是业务部门,也是产出的部门,其他部门实际上是市场销售部门的服务部门,但是销售本身是一个比较看天赋的领域,有的天生就是销售的料,能够理解和共情客户,找准需求点,有的就不行,一般来说是能者多劳!
(4)真正能够在市场上能够从客户那里搞到钱的,就会想办法出去单干当老板,老板为了防止他们有积累之后出去干,就会想办法打压销冠们的价值,工资会给的比行政高一点,但不至于超过顶头的管理者,就这么吊着,而且一旦做的太好了,还会找人替代他们。
毕竟每个市场蛋糕就那么多,核心的业务,老板还会亲自上,哪怕老板辛苦一些,也不会让员工染指。没有本事基本工资待不下去,有本事工资远远低于市场价,这就很难真正把高价值的核心员工长期留在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传统企业的销售模式始终干不过阿里巴巴、抖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的原因,因为他们的销售本质上是可以分工的技术人员、产品经理以及广告客服来担任了,把销售的资源驱动变成了数字技术驱动。不过这样的技术岗超过35岁也会踢出去,因为用更廉价的员工更划算。
(5)企业本身最没有文化的地方,因为职场是利益场,越是大公司还越是权力场,所有公司文化实际上是都是老板文化,可以说是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一个公司就是什么样的文化。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员工来说是不可能影响文化的,只能被影响;而中层受高层的影响,高层受老板影响,不管怎么样都是围着老板喜欢、风格以及想法去转,久而久之,就成了马屁文化、官僚文化了,这样的文化环境就进入到了“逆淘汰”,有能力的人都待不下去,没有能力跪舔老板的员工就待下来了。
所以我是特别不建议那些年轻的员工去大公司,或者去年纪特别大的老板的公司,因为确实是会存在代沟的。
以上这种中国式公司特征,归根结底就是以老板为核心竞争力的人肉驱动模式。
只要工作超过5年以上都会认同我说的,造成这种状态的核心原因还是因为企业是一种私有制等级制的经济组织,他本身是基于人性自私、市场经济相互算计又相互利用形成的。
再加上中国广泛的人才资源导致了企业对于雇佣劳动力是处于有利的挑选状态的,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本身都是没有话语权的,久而久之,打工人就成了一种听话的工具人,并且把这种服从状态当做职业精神的体现。如果一个公司的老板本身还是一种特别傲慢和善于打压员工的PUA高手的话,那几乎也就成为了中国式企业的一个死穴了。
这种企业内部的“独裁”机制,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他高度依赖老板本身头脑和内心的冷热程度,如果头脑冷静、内心热情,则公司整体分为阳光积极,达到业务正反馈。如果老板头脑发热、内心变冷,那整个公司就会内耗内卷,业务就会进入到负反馈阶段。
所以说,老板本身的心力和心性也就成为了公司业务和问题的“投影源”。一切成就来源于老板,一切问题也来自于老板。
按照上述公司的五个职能、五个特征,我们可以其实看出中国式公司会产生一系列瓶颈和困境:
(1)老板自己先定了战略,有了自己的规划,但是这套战略并没有在市场上检验,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效果,他本人是无法提前预知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是错的,模糊的,他后期也会不断变化,会自动推翻,计划也就会赶不上变化。而核心团队和员工无法站在老板维度上跟着变化,这是一个阿基琉斯追不上乌龟的哲学悖论,没有主动权的管理者或者员工永远疲于奔命,就像乙方永远无法满足甲方需求一样。
(2)老板认为自己是发工资一方,自己相对于员工是心理不公平的,因为自己承担了公司亏损和破产倒闭的债务风险,而员工只需要按时领工资就可以了,所以他看到员工是有一种我凭什么“养”着你的权力支配心理;一旦进入到这种状态,他就会评估和核算量化每一个员工的价值,他发出来工资就是自己的成本和投入,肯定是希望赚回来,创业对于他来说是做一个生意。
他会把自己干的活,比如定战略和计划、搭班子当做是企业价值的源头,这也就是市面上所吹的企业家精神。
而一旦老板陷入到这样的自嗨之中,就会本能认为公司是他的,他是家长,是他创造了就业岗位,他创造了利润,是他养着高管和员工,其他人都得听他的。当老板心目中装的全部是「我」,一个人的“我”装得太多了,然后自然就目空一切,唯吾独尊了。
(3)一个企业做的小的时候初创的时候,他还是比较低调的,也试图想办法让人来帮助自己,认可自己,表现出一种合作的姿态。
一旦他成功了,那就会无以复加的肯定自己,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是帝王,这样他身边就自动产生出一群马屁精给他提供情绪价值,然后他就在马屁之中陶醉和满足,企业就会逐渐迷失方向,极端情况下老板本身就成了公司里面的一个个问题和麻烦制造者,以此刷存在感。
(4)代入老板视角无可厚非,赚钱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快乐和享受吗?创业本身就是很苦逼的事情,那他们神经高度紧张、焦虑,尤其是账户上的钱没有回款,有的还欠了一屁股债,再看看员工拿着他发的工资,他就会很不爽,这个时候他不去虐员工和高管就会不平衡,高管就会想办法去虐底下人,去让他们做无意义的加班或者反复推倒重来的屎上雕花。那业务还有可能良性发展吗?
你看我写的文字,你会觉得高高在上的老板怎么可能格局这么low!这不就应了那句话,这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吗?!
当然不排除有老板素质很好,类似于于东来这样的觉悟者,愿意和员工一起分享利润,并且共同富裕。
(5)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下,依然很难改变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绝大多数老板本质上还是包产到户的“农民”,看起来有很多高管和员工,其实也是来跟他耕地、帮忙干活的长工和短工。
千百年的小农经济文化之下,他们最大的梦想还是做一个个的地主,对社会和老百姓来说并不是做增量,而是想办法从社会和老百姓那里薅到更多资源,更多的钱成为自己家产,并且想办法把企业(土地)这块生产资料,搞成世袭的私有财产,这是他追求财富增殖过程的源动力,员工是会不可避免的工具化,老板不可避免的地主化,管理逐渐官僚化、分配逐渐固化,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式企业的老板永远无法退休的原因。但是你把员工当工具,员工不也把你企业当做一个领工资和捞钱的地方吗?难道还干一辈子?
所以,当我们认识中国式企业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给市场经济形态企业加上某种精致的滤镜,还是要祛魅!
中国式企业,老板是生产力,员工是耗材!其实这种模式并不比封建社会里面旧的经济形态高明多少,某种程度上由于欲望爆发以及各种谋利狠活的加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个段子不是这么说的嘛,如果一个人上班觉得快乐的话,只可能是出现这三种情况:一是刚入职(刚开公司),一是主动辞职(关闭公司),还有就是他疯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