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不断,再不买,就错过抄底机会了…”

国庆以后,催买房的消息越来越多。

但是回看这个市场,有没有发现,现下的情况和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过去不用中介喊着买,大家都挤破头往里面冲,生怕晚了一秒钟,房子就被抢光了,从此赚钱与自己无门。

所以那个时候,就算是借首高杠杆,很多人都扎堆进场买房。

如今呢?

这两年楼市热度骤降,购房变得越来越理性,没人跟风买,哪怕真有需求,也会掂量一下:这房子到底值不值得买?

催买无效,三个新的趋势就愈发明显,这些变化都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议大家提前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关于房屋的税收或将会推行

首先咱们大致来了解一下,催买房背后的底层逻辑。

比如,过去房地产市场火爆的那些年,不仅国内经济增速特别快,而且大家也觉得自己的收入越来越多了。

这是为何?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双向受益的事情,房子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子景气了,大家的消费欲望就会强烈。

消费上去了,整个经济的流动性就会更好,老百姓有钱了,那么国家也就更富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房子下行,资产一旦缩水,大家的消费欲望就会骤减,这样一来,国家经济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即使不希望房子继续做为支柱产业,但咱们也不能任由这个市场太惨,至少得让它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说白了,大家该买房的买房,这不仅帮助了房地产市场,帮助了自己,也帮助恢复了经济。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老百姓去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大家都不买,会怎么样?

那么可能就需要调整税收,去稳定地产板块上的税了。比如从已经买了房的人身上入手。

所以关于房地产上的税收政策,也许将会成为下一步调控的重点。

关于这一点,此前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某文中就提到: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

所以大家可以预想一下,如果房子继续下跌,大家都不愿意去买,那么,明年房产税可能就会提前出现。

具体的征收方案,可能会有面积考量、套数考量,或者还会考虑到持有年限的一系列因素。

总之如果买房的消费者没有达到预期,那么未来在税收政策上可能将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

不过这个也不用太担心,在制定税收政策的方面,国家也会遵循一定的原则。

或者对于首套房享受更多优惠,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了两套甚至更多房产的家庭来说,可能他们的税收压力就会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保障房、长租房越来越多

房价居高不下,很多家庭买不起房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这两年,国家已经开始加快推进保障房、公租房。比如,今年八月份,已经有超过60个城市出台了国企收购存量住房,用于保障房的政策。

催买房无效之下,预计明年开始,还将加大马力去收储商品房,用于保障房。

包括可能加大力度发展公租房,这个或许会成为一二线城市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在一二线城市,商品房买不起,又不愿离开城市生活,但是公租房又租不上,导致住房问题难。

而另一方面,有许多统计数据又表示,商品房存量大,甚至接下来的好几十年,都不用盖房子,足够居住。

这种情况下,换由政府来购买商品房,然后把这部分商品房当做公租房来租给年轻人。

这样既能解决商品房卖不出去的问题,也能解决了咱们年轻人买不起房的问题。更能解决公租房数量不足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三得。

而且年轻人有了房子住,自然也就能在城市里立足了,这也会解决一定的社会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房企或开始转型之路

以前房子市场好,大家只追求买入,并不在意什么配套。毕竟房价狂涨年代,买了就能赚钱。

如今呢?购房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了。

不仅注重住房的品质,对户型设计、绿化率、建筑质量、社区配套……这些要求都越来越高。

比如以前的很多小区,很多都是稀稀拉拉的几棵树,基本上谈不上绿化。如今呢?

小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居住者舒适度也大大提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变化之下,房企要生存,怎么办?

房企就注定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房子的价值,才能让大家买房。

比如,提升房子的整体设计水平,不再追求房子的数量,而是更多的关注房子的质量。

还有提升服务水平,包括配套设施的建设等等。

这些都是购房者更关注的问题,都需要开发商加大财力、精力投入。

如此一来,很多小房企就会逐渐退出舞台,而未来地产行业也会真正进入到内卷时代。

比如以后的房企会更加注重物业管理,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再有就是可能会开展一些全新的业务。比如增加一些文化氛围感,康养项目。

增加一些与教育相关的服务等等。增加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在商品住宅中加入更多的科技化元素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明年我们普通大众如何应对?

对于购房者:

理性,跟风容易深套,买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来判断。

建议还贷压力不要超过每月收入的30%,保险第一!

对于开发商:市场已经转向,未来更需要注重服务和品质,购房者满意了,才有长远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投资者: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话始终不变,

有充足的资金可以进行多元化投资,比如股票、基金、国债等等。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助于降低风险。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