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爱吃番茄 ■素材:陈根生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叫陈根生,老家在浙江临海市大元乡下的观音村。那年我二十三岁,刚从金华一家机械厂回到老家。说实话,我不太愿意回来,但是没办法,我爹得了风湿病,干不了重活,我娘又一直念叨着让我回来成家立业。

我们观音村是个山村,四面环山。村子不大,也就三十来户人家。我们村民以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从小跟着我爷学了一些木工手艺,后来又跟着隔壁村的老匠人学会了修水井。在我们这个穷山沟里,会点手艺总比什么都不会强。

1984年的春天,我刚回村没多久。那天早上,我正在院子里劈柴,就听见有人在喊:“根生!根生!”

我抬头一看,是住在村尾的王月英嫂子。说起王月英嫂子,村里人都知道她的不幸。她丈夫王大宝三年前在县城工地干活时出了意外,留下她和一个五岁的儿子。婆家不待见她,说她克夫。她硬是咬着牙,带着儿子在那个破旧的老屋里住下来。

“哎,月英嫂!”我放下手中的斧头,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根生啊,我家那口水井不知道咋回事,这两天一直冒浑水,你能不能帮我看看?”王月英站在我家院子门口,说话的声音细声细气的。

我这才注意到,王月英嫂子穿着一件褪了色的蓝布褂子,头发随意地扎成一个马尾,脸上带着些许风尘和疲惫。但是即便这样,也掩盖不住她那张清秀的脸庞。

“行啊,我这就去看看。”我应了一声,转身进屋换了件衣服。

我跟着王月英嫂子往村尾走去。春天的阳光暖洋洋的,照在泥土上,散发出青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路边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金灿灿的一片,引得蜜蜂在花间嗡嗡地飞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生啊,你这手艺跟谁学的?”王月英一边走一边问道。

“跟隔壁杨村的老朱头学的。那老头修井有一手,我跟着他学了两年。”我笑着说。

说着话,我们就到了王月英家。她家的院子不大,但是收拾得很干净。院子里种着几棵桃树,此时正开着粉红的花朵。一个小男孩正在院子里玩泥巴,看到我们来了,赶紧跑进屋去了。

“那是我儿子小宝,他有点怕生。”王月英笑着解释道。

我点点头,走到院子里的水井边。这口井是老式的石砌井,看样子年头不短了。我俯身往井里看去,果然,井水浑浊不堪。

“嫂子,这井得下去看看才知道问题出在哪。”我说着,开始脱鞋袜。

“哎呀,那多危险啊!”王月英急忙说道。

“没事,我干这个熟着呢!”我笑着说,“不过得麻烦嫂子找根结实的绳子。”

王月英赶紧进屋找绳子去了。这时候,我注意到小宝从屋里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我。

“小宝,过来帮叔叔个忙呗?”我冲他招招手。

小宝犹豫了一下,慢慢地走了过来。

“叔叔要下井去给你们修井,你在上面帮叔叔看着绳子好不好?”我摸了摸他的头。

小宝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叔叔,你真的会修井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当然!叔叔可是村里最厉害的水井师傅!”我故意挺起胸膛,逗得小宝咯咯直笑。

这时候,王月英拿着一捆麻绳出来了。看到我和小宝说说笑笑的,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把绳子系在腰上,又找来一个木桶,准备下井。王月英在一旁不住地叮嘱:“根生啊,你可得小心点啊!”

“放心吧嫂子,这点深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说着,抓住井沿,慢慢地往下爬。

井里又湿又冷,我小心翼翼地借着从上面照下来的光线查看井壁。爬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问题所在了。原来是井壁有一处裂缝,泥土渗了进来。

“嫂子,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我冲着上面喊道,“井壁裂了,得修补一下。今天先把井水舀干净,明天我带工具来修。”

“好好好,那你快上来吧!”王月英的声音从上面传来。

我借着绳子爬上来,浑身都湿透了。王月英赶紧进屋拿了条毛巾给我:“你看你,都成落汤鸡了。”

我接过毛巾,随意擦了擦:“没事,干这行就得这样。明天我来修,得准备些水泥和石块。”

“要不要我帮你准备?”王月英问道。

“不用不用,我来准备就行。”我摆摆手,“对了,修井得两三天,这几天你们得去我家挑水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多不好意思啊。”王月英有些为难。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邻里邻居。”我笑着说,“我先回去了,明天一早就来。”

看着我往外走,小宝突然喊道:“叔叔,明天还来啊!”

我回头冲他挥挥手:“来,一定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院子,那个怯生生的小男孩,还有那个坚强的女人,不知怎的,就这样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背着工具,拿着水泥和石块去了王月英家。刚到院子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说话声。

“小宝,快点吃饭,等会要迟到了!”

“知道啦,妈妈。叔叔今天真的会来吗?”

“会来的,叔叔说话算话。”

听着这对母子的对话,我不由得笑了。这时候,王月英正好端着脸盆出来倒水,看见我愣了一下:“哎呀,根生你这么早就来啦?吃了早饭没有?”

“吃过了。”我放下背着的工具,“今天得把井水舀干,再修补井壁,活儿不少呢。”

“那我帮你舀水。”王月英说着就要去找桶。

我连忙拦住她:“不用不用,你送小宝去上学要紧。这活儿我一个人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月英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那。。。那我送完小宝马上回来帮忙。”

我看着她牵着小宝的手往村口的小学走去。小宝一蹦一跳的,不时回头看我一眼。那背影,不知怎的,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我摇摇头,开始干活。先是把井里的水一桶一桶地舀出来。水井约莫有两丈深,舀水就花了大半个上午。等我把最后一桶水舀上来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了。

“根生,喝点水。”王月英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递给我一碗凉白开。

我接过水猛灌了一口:“谢谢嫂子。”

“你看你,衣服都湿透了。”王月英心疼地说,“要不要换件干衣服?我丈夫的衣服还留着几件。”

我心里一震,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一会儿干活又得湿。”

王月英“哦”了一声,转身进了厨房。过了一会儿,飘来阵阵饭菜香。

“根生,来吃点午饭吧。”王月英从厨房里端出两个菜,一个炒青菜,一个炒鸡蛋。

我有些不好意思:“嫂子,我自己带了干粮。”

“什么干粮不干粮的,在我家吃饭。”王月英把碗筷放在院子里的小桌上,“你看你干了一上午活,总得吃点热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闻着那诱人的香味,我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王月英忍不住笑了:“快吃吧。”

吃过午饭,我又开始干活。下午主要是修补井壁的裂缝。我把配好的水泥和石块用绳子放下去,一点一点地修补。期间王月英一直在井口帮我递工具,搅拌水泥。

“嫂子,你去忙你的,不用在这里守着。”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汗。

“我没什么活要干。”王月英说,“再说了,你一个人在井里多危险。”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一暖。阳光透过井口照下来,照在王月英的脸上。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很好看,像是会说话一样。

一整天的忙活,等我爬出井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王月英把我送到院子门口:“根生,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

“举手之劳。”我笑笑,“明天我再来看看,水泥得养几天才行。”

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远处的山峦染上了一层金色。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觉得暖暖的,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会去王月英家看看井的情况。水泥需要时间凝固,我就顺便帮她收拾院子,修修屋顶。小宝放学回来,总会缠着我讲故事。就这样,不知不觉,我好像成了这个小院子的常客。

但是流言蜚语就像春天的野草,不知不觉就漫山遍野了。

有一天,我正在村口的供销社买东西,就听见几个大婶在嘀咕:

“哎,你们听说了吗?陈根生天天往王寡妇家跑。。。”

“可不是嘛,说是修井,修这么多天,哪有这么慢的师傅?”

“就是就是,我看啊,这修井是假,看上人家寡妇是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心猛地一沉。这些话要是传到王月英耳朵里,她该多难堪啊。

回到家,我娘板着脸坐在堂屋里:“根生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了。隔壁杨村的李寡妇有个闺女,今年十九,长得水灵。。。”

“娘!”我打断她的话,“我现在不想谈这个。”

“那你想谈什么?”我娘突然提高了声音,“你天天往王寡妇家跑,村里人都在议论!你是想让娘老死的时候都抱不上孙子是不是?”

我沉默了。是啊,我究竟在想什么呢?王月英是寡妇,还带着个孩子。我要是真的对她有想法,不是害了她吗?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王月英家。她正在院子里喂鸡。

“根生,你来啦?”她抬头冲我笑笑,那笑容明媚得像春天的阳光。

“嫂子,井差不多修好了。”我低着头说,“以后应该不会再出问题。”

“那太好了。”王月英放下手中的鸡食,“我去给你倒水。”

“不用了。”我深吸一口气,“嫂子,以后。。。我就不来了。”

王月英的动作僵住了。院子里突然安静得可怕,只有几只鸡在地上咯咯地啄食。

“为什么?”她轻声问。

“村里。。。村里人议论。。。”我的声音越来越小。

“哦。”王月英轻轻应了一声,转身进了屋。

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那口修好的井,心里堵得慌。过了一会儿,王月英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根生,这是修井的工钱。”她把两百块钱塞到我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用。。。”我想推辞。

“拿着吧。”她打断我的话,声音有些哽咽,“如果。。。如果你愿意,半年后来接我。”

我愣住了,手里攥着那两百块钱,不知道该说什么。

“小宝很喜欢你。”她继续说,“我看得出来,你也喜欢他。”

我的眼睛有些发酸。是啊,这些天下来,我不知不觉就把小宝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可是。。。

“嫂子,我。。。”

“不用说了。”她打断我的话,“你回去吧。”

我握着那两百块钱,一步一步地走出院子。背后传来关门的声音,重重地撞在我的心上。

那天之后,我再也没去过王月英家。但是每天早上,我都会远远地看着小宝上学,看着王月英在院子里忙碌。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那个院子空了。邻居说,王月英带着小宝去上海投奔亲戚了。

那个春天的早晨,那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那句“如果你愿意,半年后来接我”,都成了我心里永远的遗憾。

现在想来,那两百块钱,大概是王月英所有的积蓄了吧?那时候,两百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了。可是对我来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意,是一个我没有勇气接住的承诺。

后来,我还是留在了村里。时不时会有人说起王月英母子,说他们在上海过得不错,小宝考上了重点中学。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想起那个修水井的春天,想起那句“如果你愿意,半年后来接我”。

如果那时候我有勇气,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