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当前,我国民航业总体发展向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枢纽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加快民航强国建设,民航业要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深化绿色低碳体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和规范发展民航领域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多措并举推进民航强国建设。
民航业发展持续向好
当前,我国民航业发展持续向好,安全安保运行平稳可控,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枢纽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民航业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备。今年1-10月份,运输周转量为123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61680.9万人次,货邮运输量为729.8万吨,旅客周转量为10873.3亿人公里,货邮周转量为288.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6.5%、18.6%、23.9%、26.6%、27.1%。中国民航的运输规模连续18年位居全球第二,对全球航空运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占比三分之一,货物进出口总值航空分担率约为20%。我国航空运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民航业从“大”到“强”的跨越基础不断夯实。
2024年2月,民航局发布的《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领》提出,到2035年建成航空运输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一流航空运输强国。在行业安全、服务能力、设施装备、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加速迈向国际一流水平,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要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
对照民航强国建设目标,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制度化、法治化、国际标准化方面看,尽管民航系统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但在以制度管理安全、依法依规控制风险、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实施安全管控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民航安全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航空服务的均衡性、普惠性方面看,我国航空网络覆盖呈现“东密西疏”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商业性航空网络拥挤,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航线少、频率低,航空服务的商业性与普惠性不均衡。
从机场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看,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机场的投资力度,同时推进机场管理体制改革,但相比美国,我国民用航空机场数量不到其一半,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数量更是相距甚远,航空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另外,我国大部分机场重资产、高负债,运营困难较多,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从航空智慧化赋能方面看,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加快,智能化和AI技术日新月异,但在我国民航领域的应用速度较慢、广度不够、深度不足,其中涉及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融合发展欠缺等问题。
从民航管理体制方面看,我国在空域划分、空中管理、起降时刻分配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航强国建设。
民航强国建设迎来机遇
当前,民航强国建设迎来发展机遇。我国民航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增长与民航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短期内,GDP年增长量以1.12的比率影响总周转量;长期看,GDP对总周转量的弹性系数为1.73,即GDP增长1%可以带动总周转量增长1.73%。经济增长是民航运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民航运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经济强劲增长会带来民航运输的强劲需求,促进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
按照相关规划进行预测,2035年我国航空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和保障起降架次将分别超过30亿人次、3000万架次。这对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民航机场规模及能力、空管设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人财物的大量投入、体制机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民航业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篇布局,全面推进民航强国建设。
完善民航业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民航业发展拥有良好的环境。为加快民航强国建设,民航业要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深化绿色低碳体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多措并举推进民航强国建设。
民航业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民航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督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完善民航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
更加注重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参照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手册》(Doc9895),从安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和国际民航组织安全标准入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民航安全科技赋能,健全民航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民航安全管理能力,加快构建安全管理现代化体系。
健全推动民航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民航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健全民航业相关规则和政策,鼓励和规范发展民航领域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民航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健全民航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构建支持民航强国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化民航系统的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我国民航领域科技体制较为复杂,要统筹各个方面的科技研发力量,聚焦民航科技、服务和运营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
完善民航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对于推进开拓国际航空市场、繁荣国内航空市场尤为重要。要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规则,在民航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深化民航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绿色低碳体制改革。绿色低碳是民航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例如,机场区位选择、机场建设、机场地面运行、机场的光污染、飞行器的噪音与排放、机场垃圾处理等均不同程度对地面环境、居民生活、大气质量造成影响或者损害。民航业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江苏安全监督管理局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