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杜聿明应该是国军将领里面最忙碌的几个人之一,先后在东北和华东战场与我军战神粟裕和林总交手,因此也被称为老蒋的救火队长。
可就是这样军事能力远在胡宗南之上的杜聿明,却并没有被老蒋当成核心亲信来培养, 以至于杜聿明虽然能力很强,一直徘徊在老蒋最嫡系的名单之外。
这里面除了“浙江人,第一军和黄埔系”这三个老蒋核心圈层标准上,杜聿明并非浙江人和第一军出身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杜聿明复杂的家庭关系。
原来,杜聿明一家和亲戚里面,就除了他自己,其余所有人都是反蒋的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期我们就来了解这位抗日名将很少人提及的这段秘闻……
杜聿明和妻子
身边众人,都是革命先驱
杜聿明生于陕北的米脂县,而杜家则是该县的大户人家,这有点类似于陈忠实老先生笔下《白鹿原》里面的白家。杜家家主杜良奎是清朝举人出身,杜家主为人健谈且开明,在早期还是山西同盟会的成员,和陕西革命大佬于右任老先生等人还是旧相识。
除了长子杜聿明之外还有次子杜聿德(后面要讲),而杜聿明前期的发展轨迹和白家长子白孝文很相似,都是被寄予厚望读书人。
而且和白家有冷先生一样,杜家里则是有李鼎铭先生,按照辈分李鼎铭是杜良奎的外甥,杜聿明要叫李先生做表哥。
杜聿明的的这个表哥,在当时也是风雲人物他不仅办学校,还是一名革命党人。在抗战期间,李鼎铭曾多次跟我陕甘宁边区政府提交了自己对于边区建设和“精兵简政”的概要,甚至还被评为我边区政府的副主席,积极帮助陕北我军建设根据地。
不过不同于白孝文的学渣,杜聿明和弟弟杜聿德在李鼎铭的影响和教育下,倒都是学霸级人物。
他们一起考入了了榆林中学,而这里……这是陕西革命家的摇篮。
从榆林中学走出了很多我军领导人级别的人物。
在杜聿明上学期间, 这里的教员有从从北京特地聘请过来,我军早期创始人的魏野畴,以及在北京同样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李子洲和王森然。同学里面更有我军西北根据的创始人之一刘志丹、高先生和谢子长等人。这些人在大革命时期,是我军陕北革命的前驱,为经过长征的我军保留了火种根据地。
在校期间,杜聿明也开始接触到新式教育,特别是在学校“教育救国”的背景下,杜聿明也对革命产生了热情,也有了想要报效国家的想法。
但当时的杜聿明并未选择参军这条路,因为在杜家的观念中一直是“好男不当兵”。
在中学毕业之后, 杜聿明奉家人之命和同样来自米脂县大户人家的曹家女儿曹秀清结婚。而这个大自己2岁的妻子,在学校期间也是个思想开放的进步女青年,曾就读于榆林女子师范学习,而且她还有一重特殊身份,那就是我党的在陕西的早期成员。
杜聿明妻子曹秀清
新婚不久的杜聿明在妻子的鼓励下,杜聿明第一次抗拒父亲,决定南下从军,报考黄埔军校。
于是在1924年,杜聿明和堂兄杜聿鑫、关麟征以及我军的阎揆要等人一起从北京辗转天津到达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这里面有一个插曲,就是他们到达了广州之后已经错过招生的时间,而此时杜聿明想到了父亲的好友——国军创始人之一的于右任老先生,在老先生的举荐下,杜聿明也顺利入了黄埔军校。
而从杜聿明的以上种种成长中,从李鼎铭、再到魏野畴,以及后来的于右任,都是老资格革命人士。
黄埔时期的杜聿明
基于以上情况,杜聿明黄埔期间,就被老蒋定义为“革命家亲戚”的定位。
而当时老蒋对于关系户又特别排斥,所以在军校期间,反而没有陕西另一个名将关麟征受到重视。
甚至在毕业之后,还被老蒋分配了一个耻辱性的职务——步兵上士,要知道黄埔军校全称“陆军军官学校”,同为黄埔一期毕业的大多数都排长、副连的人物。
再加上东征期间,杜聿明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在淡水战役期间,老蒋学生军黄埔一期的很多人都参加了敢死队,比如陈赓、胡宗南、宋希濂、郑洞国、 陈明仁和关麟征等人,虽然杜聿明也参加了,但是在作战中因为暗疮发作,只能退出战场,没能参加随后的作战,导致了老蒋对其更加看轻。
最为关键的是,杜聿明这个复杂的北派关系让其和;老蒋并不亲近,甚至于右任还公然反对自己,因此对于杜聿明,老蒋自然也将其排出亲信之外,在北伐前让其去北京发展,并留在陕军任职,说是任职但就是将其打发了。
在北伐期间,杜聿明还被孙传芳俘虏,被关在南京,更让老蒋认为是黄埔之耻……
如果不是黄埔武汉分校负责人张治中爱才,把杜聿明留在自己的教导二师,恐怕杜聿明的军旅生涯就要提前结束。
弟弟和堂叔,皆是烈士
当然,再次回到老蒋阵营之后,经过蹉跎的杜聿明决定好好为老蒋效力。
好不容易让妻子退党,杜聿明满心以为会得到老蒋重用的时候,杜聿明身后的亲戚们,却都是站了出来,坚持了正义,走在了反蒋的对立面,甚至很多人也因此成为烈士。
而这些人的反蒋,对杜聿明的仕途以及他在老蒋的心中的成分,多少造成了影响……
在1930年,当杜聿明再次回到老蒋阵营的时候,早已今非昔比,同学们都已经是旅长甚至是师长了,而他自己还仅仅只是个团长。
这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烈士弟弟,让老蒋迁怒于他。
杜聿明一家在南京,那是最难的时候
1928年,因为年纪小没能上黄埔的杜聿德,也跟随哥哥的脚步加入革命。
他先是和杜聿明的老师魏野畴加入到陕军17军,然后在部队驻扎在皖北阜阳之际之际,在那里发动起义, 在这过程中杜聿德亲率一个营突入阜阳城内,但因为叛徒出卖起义未能和成功,但扎根皖北的杜聿德和魏野畴积极发动农会,很快建立了我军在安徽的第一个根据地,杜聿德本人被任命为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
可根据地的建立却引来了国军残酷的围剿,在1928年4月份在和魏野畴在率领起义部队转移途中,两人因伤被捕,面对敌人的诱降,两人大义凛然拒绝,最终被害于阜阳临川。
杜聿明中学老师魏野畴和亲弟杜聿德
而因为弟弟的这个身份,杜聿明在南京也整日提心吊胆,害怕被老蒋拎出来清算,在思考再三之后,杜聿明找到国军党部,告知自己和弟弟从未联系,断绝关系。
虽然被张治中表示理解,但却也在老蒋不重用名单里面。
直到1932年被徐庭瑶赏识之前,杜聿明都是小人物。
到了抗战时期,杜聿明在徐庭瑶的帮助下,摆脱了关麟征的霸凌,1938年升任为国军最精锐的200师师长,1939年又被任命第5军代理军长,但却也始终没被老蒋看的上。
杜聿明和恩师徐庭瑶
其中的原因就是杜聿明的堂叔(也有说堂兄)杜斌丞是一个地道的反蒋人士,老蒋自然也不会看得起他。
在杜聿明还在榆林中学读书的时候,当时的校长就是杜斌丞。
杜校长一直被人称为革命的教育家”,看到老蒋倒行逆施之后,他依然加入陕军杨虎城部,并在杨部担任幕僚长的职务,在西安事变中也是主张扣押老蒋,并推行大西北主义,这更让他成为老蒋的眼中钉。
在杜聿明在和老蒋亲戚俞济时竞选第5军军长期间,胡宗南和贺衷寒就把他抬了出来抨击杜聿明,如果不是何应钦和恩师徐庭瑶力保,杜聿明恐怕很难成为正军长。
好在杜聿明在昆仑关和第一次远征作战中表现出色,取得了昆仑关、同古和斯瓦底阻击战大捷,还有就是坚持带队从野人山回国,让好不容易获得老蒋信任,并担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
但这一切并非老蒋宠他,而是他一仗仗打出来的。
在解放战争中,杜斌丞反蒋愈演愈烈。
他阿紫公开反对老蒋发动战争,最终被老蒋残忍杀害,而杜聿明当时是东北保安司令。晚年杜聿明在回忆这段事的时候,也是悲从中来
“当他被老蒋抓住后,杜鸿模(杜斌丞的儿子)还来东北找过我,但我那时不敢多说话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自己那时不敢对抗老蒋,怕牵连自己,也就没有积极去想办法营救。”
而杜聿明哪怕不积极营救, 老蒋看到杜斌丞和他的关系也不敢让他再留在东北,于是趁着他在东北的几次败仗也将他调离了东北。
因此杜聿明身边众人, 以前的妻子、表哥,父亲好友、老师和同学都是反蒋人士,自己的亲弟弟和堂叔,又站在反蒋第一次线,被老蒋直接迫害的烈士。
这也让他和老蒋在这个程度上是有“深仇”的。
尽管,杜聿明一再和自己身边人撇清关系,甚至弟弟和堂叔就义的时候,也选择沉默,但因为这层关系他始终未能得到老蒋的完全信任。
当然对于杜聿明的能力老蒋是肯定的,不然也不会让他身兼两个剿总区的副司令官,当救火队长。
可终究用他仅仅是因为能力,而非抱着将他培养成胡宗南式人物的想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