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诗经》中多次提到“麻”。这里的“麻”指的是大麻或者是苎麻。
大麻: 大麻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大麻纤维长而坚韧,适于制作粗布。大麻纤维不仅可以用于织布,还可以制作绳索、渔网等。
苎麻: 苎麻纤维细长柔软,是制作高档布料的优质原料。苎麻布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深受人们喜爱。
《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这首诗描写了田间种植麻的情景。
《陈风·东门》: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一句,说明了古代人们已经掌握了沤麻的技术。沤麻是将麻茎浸泡在水中,使其软化,以便于剥取纤维。
《小雅・小旻》“麻练为裳,无黄无白” ,这里说的是煮练麻纤维,去掉杂质杂色!
《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这里说的是用麻纺纱。
考古发现中麻纤维的发现也侧正了诗经时代先民对这一纤维的运用应该是很熟练了。
在我国的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出土了大量的纺轮、纺锤和麻布残片,其中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了距今四千多年的细麻绳和麻布残片,说明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麻类植物的纤维进行纺织。
商周时期的墓葬中也出土有多种丝麻混纺织物。
葛:
葛,又名葛藤,属于豆科的藤本植物,枝长可达8米,多生长于丘陵地区的坡地或疏林之中,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葛根含淀粉,可制葛粉,葛茎含韧皮纤维,可拧绳、织布、造纸,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
葛纤维是早期人们所利用的重要纤维之一,葛布特别适合生活在多山多水、荆棘丛生、气候湿热地区的族群穿着。因为葛布很透气,不太吸水,出汗时不沾身,弄湿后也很容易干,加之葛藤纤维极其坚韧,可保护皮肤不被荆棘划破。
《韩非子•五蠹》中说尧“冬日麂裘,夏日葛衣”。
《邶风·谷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里提到了采集葛。
《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这里描绘了采集葛以及将葛制成纤维、纺成线、织成布的技术的场景。葛布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常用于制作夏装。
《鄘风・君子偕老》:“蒙彼绉絺,是绁袢也”细分了葛布的种类。
诗经中葛纺织技术总结归纳起来,可分为采葛、浸葛、煮葛、晒葛、绩葛、织葛六大步骤。在葛布的制作过程中,根据葛纱的粗细,织成的衣服也有优劣之分:粗厚的葛布称 “绤”,细薄的葛布称 “絺”,细葛布中的精品称 “绉”。
典籍中《越绝书》载,春秋末期,越王句践 “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可见当时葛布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和较高技艺。
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在距今约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地层中,考古学家发现了3块炭化的原始绞纱葛织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葛布,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葛的种植、采集和纺织技术
除草鞋山遗址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等地,也发现了葛布或葛纤维的痕迹。这些发现表明,葛布在我国古代多个地区都有分布,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丝绸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这首诗详细描写了周代农事活动,其中包括采桑、养蚕、纺织等内容。通过“七月鸣鵙,八月载绩”等诗句,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纺织生产流程。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里说明了丝绸交易的事实。
考古发现中的丝质品:1984年,河南郑州考古所在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一块浅绛色的罗织物。 这块罗织物距今已有 56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丝绸织物
在浙江省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丝帛(绢片)、丝带和丝绳,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之一
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养蚕和缫丝的技术。
约两千多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 gauze gown 重量仅为 49 克,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汉代早期先进的养蚕、缫丝和纺织技术。
四、毛
《小雅・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这里的“毳衣”指的就是动物毛制成的衣服。
《诗•幽风•七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一般认为这里的“褐”是粗毛织物
动物毳毛(cui),也是在丝绸发明之前非常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禹贡》中曾记载传说中的夏禹时代,地处北方和西北的兄弟民族用加工过的毛皮、毛纺织品与中原进行交换的事情。周代专设“掌皮”一职,专门掌管征集皮革和制毡用的毳毛。
当时所用的毛纤维,包括所有家畜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比较细软的毛,包括羊毛、驼毛、牦牛毛、马鬓等,统谓之“毳毛”。
1957年,青海都兰诺木洪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出土的毛织物残片,可以分辨出来的,除了羊毛还有牦牛毛。目前所知最早的毛纤维可能是1972年在甘肃永昌鸳鸯池新石器时期墓地29号墓中出土的细石管内发现的黄色纤维物,经鉴定为毛,其年代为公元前2300-2000年。
汉晋时期营盘墓地出土的毛织物所用纤维主要是羊毛(细绒毛),距今约一千多年至两千多年。
5. 植物或者植物纤维编织物
《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诗中提到的“采蘋”和“采藻”反映的就是古人利用植物纤维的生产活动。
《魏风·葛屦》
“葛之屦兮,可以履霜。沧沧凉凉,翡翠为梁。”
葛屦是用葛藤制成的草鞋。
《小雅·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兮,予若从兮。”
诗中提到的“白茅”是一种可以用来制作绳索和其他物品的纤维植物。
《陈风·东门》“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菅草的茎浸渍剥取后可以编草鞋
考古学发现的植物编织品还是比较多的,譬如葛履,也就是草鞋!
参考文献:
《古墓葬出土纺织纤维化学绪构分析》
《古墓葬出土纺织纤维化学结构分析》
《Flame Retardant Finish for Textile Fibers》
《诗经》中的纺织考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