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组惊人的数据,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
出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学生群体的抑郁检出率:
高中生达40%, 初中生达30%, 小学生也有10%。
这其中,四川、重庆等几个城市的抑郁率为4.2%,4.8%,位列倒数第一。
让人不禁好奇,在这个压力巨大,极度内卷的教育环境下,川渝父母到底做对了什么,拿下这个抑郁率垫底的位置?
松弛的原生家庭
父母的生活态度,给孩子创造了一种样板,孩子会在这种样板之上,构建最初的意识和行为模式。
而川渝父母的原生家庭,几乎就是松弛感的代名词。
毕竟,川渝父母的精神状态,都是这样:
“汽车掉沟里了,等拖车的时间,不如睡上一觉。”
“在哪拔毛不是拔。”
还有更夸张的: “钓鱼打断腿? 不还有手嘛。 ”
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颠”。
在大多人看来“不可以”,“不允许”,“不能越界”的地方,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不是说随心所欲地打破规则和秩序,而是处处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消极”,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他们总能不急不躁、从容应对。
所以在养育孩子上,他们秉持一贯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不但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反而希望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因为川渝父母,更在意自己生活的舒适度。
他们的幸福来源,在于唱歌、养花、跳舞,张罗着凑齐一桌麻将……而不是培养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
不少爸妈退休后,就开启到处旅游模式,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孩子嘛,最好别来给我添麻烦。
相比于,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成绩和未来的成就上,川渝父母的幸福来源,都在捯饬自己。
当一个父母,把关注点过多地投放到孩子身上,自我的成长就会停止。这种自我停滞又导致他们产生巨大的焦虑。
但他们不通过提升自己来缓解焦虑,而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学业压力之外,再多承担起一份来自原生家庭的焦虑。
这成了很多孩子,抑郁、焦虑和内耗的起点。
但川渝父母很少有这个问题。父母不焦虑的状态,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环境。
超高的包容度
比起鸡娃,川渝父母的教育理念是,”有能力就卷自己,没能力就躺平,反正不能累着孩子。”
望子成龙?几乎是不存在的。
孩子健健康康的,就是最大的福报。
孩子的成绩,看他自己的“造化”。就连成绩垫底,也有人能摆正心态:总有人要当第一嘛,哪怕是倒数的。
遇到困难时,川渝父母会告诉孩子,“慌啥子嘛,慢慢来”,展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观和淡定。
当漂泊在外的孩子,拼命工作,夜深还在加班,老妈赶紧劝退,“活命要紧,赶紧去吃饭”。
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来概括,川渝父母,给到孩子的就是“无条件的接纳”。
很多焦虑、抑郁的孩子,他们往往在表现不好,或是遭遇挫折、失败时,从来都没有被父母彻底接纳过,取而代之的是的批判和否定。
当父母一次次把“你不对”、“你不行”、“你本可以变得更好”传递给孩子,这种否定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和自我。
从而陷入自我攻击的冲突中,变得越来越孤独、抑郁和封闭,甚至患上空心病。
但川渝父母的育儿核心,是允许孩子的每一个样子。
无论是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对孩子的人生,他们都有着超高的包容度。
就好像没有太多社会规训要去坚守,我的孩子不必变得多好,当下的他们就是最好的样子。
更好的亲子关系
有人可能会说,像川渝父母这样,不管不顾,孩子真的不会过于自由散漫而废掉嘛?
其实,相比于伪装在“教育”下的控制,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更重要的是他如何感受自我。
在幼年时,如果一个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被家人所接受,他们就会相信自己的想法和力量,逐渐建立起一种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平衡。
孩子 的生命力就能肆意生长。
就像最近的热播剧《 好东西》里的女儿王茉莉。
9岁,单亲家庭,被同学霸凌,妈妈还总忙于工作把她托管到同学家里。
这样的孩子,恐怕很容易抑郁吧。
但实际情况是,她超乎想象的阳光、自信。
同学嘲讽欺负她,她毫不胆怯,当场怂回去。
不想再当观众给同学鼓掌,她当面拒绝了老师。
还有那句,“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怕什么?”更是全网疯传。
而这背后,她的妈妈王铁梅身上,同样有着川渝父母身上的“精神内核”。
对孩子,她无条件地接纳。
前夫责备女儿在墙上乱画,铁梅马上圆场夸赞:“你比米开朗琪罗还要厉害!”
别的同学都有才艺,但女儿就是不想学,就想当观众,铁梅说:“我觉得当观众就挺好,咱不想学就不学。”
后来女儿学了架子鼓,但面对第一次上台表演,紧张得躲了起来。了解原因后,妈妈说: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我们晚点面对也没有关系。”
对自己,她永远看到好的一面。
作为单亲妈妈,王铁梅没有传统印象中的“受害者思维”,怨天尤人。
反而觉得自己特牛:有新工作,交新男朋友,把女儿也养得挺好,什么都应付得来。
妈妈独立而自信,她就不会对孩子有过分的索取和要求。
这样的家庭,可能在物质的供应,不一定是最富足的。但给到孩子的精神滋养,绝对是满级的。
所以女儿茉莉会由衷地感恩妈妈:“妈妈,我好爱你啊。”
最好的养育,从来不是“培养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而是父母带头做出改变,检查自己的内心,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转而去完善自己。
最好的孩子,或许从来不是你培养出来的。
而是我们把所有对未来的期盼,都先抛弃掉,和孩子一起把握当下的时光。
当你完全接纳此时此刻的他,他就是最好的孩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