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总体保持了质升量稳的良好发展势头。其中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今年10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323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1462亿元,进口16071亿元,顺差5391亿元。但是如果我们去深入细究出口组成,你会发现,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其实已经导致美方主导的贸易战实际上打不下去了。
从2024年前10个月情况看,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贱金属制品等直接影响民用消费领域,但同时利润稀薄的普通民品。考虑到大量的洗澡蟹商品都已经脱离了中美直接贸易范畴,剩下的自然是连洗澡都让人引不起兴趣的低附加值产品。这种商品对关税是不敏感的:你加也得买,不加也得买,因为不可能在其他地方买到更便宜的了。这也是很多人预测的,高关税未来最主要的影响是提高美国国内通胀。对美国来说,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洗澡蟹中转国全制裁了,那制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拉了个关税壁垒来跟自己作对,不过也说不定。
从中国进口的角度看,美国现在就是三大件:农产品+资源,半导体,飞机,农产品+资源全世界竞品一大堆,巴西、阿根廷、俄罗斯都是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飞机属于订单交易模式,周期稳定但总价占比不高,半导体产业就是现在美国重拳出击的领域,就在刚刚130多家国内半导体产业全部被列入制裁名单,但问题在于,前几年魔王斗勇士模式的封锁并没有起到作用,随着华子麒麟9020的发布和升腾910b的广泛铺货,在高端的AI和手机领域都有了对美代替产品,而成熟制程芯片过我们已经是出口国了。导致半导体领域美国卡脖子的窗口期几乎已经消失。
川普在第一赛季张牙舞爪,确实吓坏了很多人,但在我看来,美国最大的失败在于,它证明了自己没有能力拉起来针对中国进行封锁的关税同盟,不但澳新这样的铁杆小弟不配合,连日韩这两条好狗都不配合。如果拉不起来关税同盟,那问题就很糟糕了,它可以最大程度的跟中国脱钩,但不得不面临在第三国进行商品竞争的压力。我们提到全球化的时候,往往说的是美元资本主导的那个全球化,但还有一个商品全球流通竞争的全球化,前一个全球化消退了,但后一个全球化加强了,这种加强得益于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这个世界,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寻求独立自主的国家其实是凤毛麟角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80个都是躺平等着列强伺候自己的国家。
这就带来了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生产中心在第三国竞争会是未来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之前拿泰国市场举过例子,一辆比亚迪atto3在泰国卖100w泰铢,一辆比亚迪海豹在泰国卖150w泰铢,一辆卡罗拉卖125w泰铢,你日本车怎么竞争,卖不出去就得降价,降价的结果是,同样的100万泰铢,相比日本商品变得更值钱了,也就是说,中国商品通过竞争,赋予了泰国人劳动报酬更高的购买力,而日本同样的工时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劳动力生产出的东西赚不到更多的利润,实际上等于降低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这种现象会发生在中日之间,也会发生在中美之间,会发生在汽车领域,未来也会发生在半导体和飞机领域。
第二个结果是,商品的公共属性带来的主权侵蚀将不可避免。我们拿老挝来举例子,老挝的电力和铁路都是中国建设的,这是中国的广义商品—公共服务。老挝享受这些服务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个问题:你的电网是中国建的,那么你一年用电量和用电结构中国将了如指掌,你的铁路是中国建的,那么你的货运构成自然也对中国是透明的。有了这些关键信息,中国自然就可以对你的国家政策导向施加影响,国家的主权实际上流失了。其实这个例子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比如中东地区的社交媒体,自己搞不出来就得用美国的,那么美国施加一点干涉,就可以引起颜色革命。这就是说,一个超级大国,不可能选择闭关锁国,躺平了,不输出自己的商品,就无法输出自己的影响力,在互联网和智能化带来的体系化商品输出的时代,伴随商品输出带来的超主权红利将远超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放弃在第三国的商品竞争,那就是慢性死亡。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么输出通胀,降低敌对国家的商品竞争力,就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未来的趋势其实是很明确的,贸易战第二赛季的画风可能完全不同,像稀有金属管制,取消原材料出口退税可能会成为常态化,根据国内技术进度和产能特点,对美系半导体产业链采取歧视性管制也是迟早的事。所以说,未来四年,画风会比第一赛季血腥的多,拭目以待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