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公立医院破产倒闭!卫健局回应

前不久,据九派新闻,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破产,且欠薪10个月。此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该医院的一名员工表示,“周二直接开会,让我们解散。”“不管有没有编制,都不能上班了。”

对此,当地卫生健康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该医院已经停诊,“可能涉及费用问题,它要申请破产,这个医院不属于卫生局管,它上属单位是医学院。”随后,该医学院的工作人员确认附属医院已经停诊,但未说明停诊原因。

“公立医院还能破产?”不少人在网络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表示,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中国的公立医院的管理历史上,确实是不允许破产的。但如今,患者向头部大三甲医院集中的现实,使得区市级普通二、三级医院开始争抢病源。许多医院在早期扩张中积累了大量债务,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叠加近年药品零加成、DRG医保支付模式改革等医改新政,传统的运转模式开始失灵,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

当地人

医院口碑不错,就是离三甲太近了

当地人口中:「这家医院口碑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很少去。」

住在医院附近的龙大哥(化名)评价,该附属医院的诊疗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医院的老医生们,「我们家里有人发高烧啊,或者有点小毛病是去过的,医生没什么架子,开的药也不是那种特别贵的,报销也非常顺畅。」

也有居民分享,附属医院的医生比较平和,平时也有一定的患者量,「我们就觉得,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也都是老师嘛,态度肯定更端正更好喽。」

据其他市民透露,该医院在疫情早期曾派出了两队医护紧急驰援湖北,「在做核酸检测期间,这家医院的态度和管理都相对的和蔼可亲一些。」

尽管如此,这几个市民也不约而同吐槽了这家医院的尴尬之处,也是他们很少去的一个点——距离三甲医院太近了。

根据手机可以查到的地图显示,这家二级医院距离该地区的三甲医院-某人民医院的2个院区院区距离均不到 1000m。

「附属医院确实存在着难以和两家三甲医院竞争的窘境。」已经在其他县区就职的张红(化名)说,「像我现在呆的医院,虽然也是二级医院,但周围医疗资源很少,所以虽然医院不如附属医院大,但效益反而要好很多。」

因此,探究该医院破产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看,医保支付政策的变革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随着医保控费力度的不断加大,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制度的全面推行,医院必须在有限的医保额度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稍有不慎就会面临超支风险。同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使得患者就医流向发生了显著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起了更多的基本医疗服务职能,而疑难重症患者则倾向于前往大型三甲医院就医,二级医院处于一种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的尴尬境地,病源被不断分流,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下滑,收入锐减。

在内部管理方面,医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也遭遇了瓶颈。由于地域、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导致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缓慢,无法开展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项目,在医疗市场中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此外,医院在运营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相对滞后,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夹缝中求生存的二级医院

公立医院走向倒闭并不常见,此前,已经被曝多家二级医院拖欠薪资抑或是难以为继。

最早听到公立医院关停的消息,是在2022年,四川某二级医院关闭,当时也是因为医院连续几个月没有给职工发基本工资和缴纳社保而引发关注。

其实,二级医院的困境,早就隐藏在种种数据统计中。

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公布《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全国共有5456家二级医院参与该年“国考”,基本覆盖全国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单显示,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当年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该比例与上一年基本相当。

2024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1-8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全国诊疗人次在三级医院里增长了8.7%,在一级医院里增长了9.0%,但二级医院却下降了7.6%。

2024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级医院的门诊、住院量占医院总服务量的比重在2023年双双突破60%,而二级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比重从2019年的34.9%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28.64%,入院人次占医院总入院人次的比重在同一时期由39.56%连年下滑至30.74%。

这些数据都反映出二级医院的服务体量在不断萎缩,二级医院的处境不容乐观。

那么,二级医院为何会这么难呢?

医改浪潮下,二级医院要如何生存?

在三级医疗体系之中,二级医院是符合中国医院等级标准的一类医院,在承担一定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为周边社区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服务范围广、服务种类丰富等特征。

不过,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相比,资源配置落差较大;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社区服务功能不明显,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态势。特别是在如今医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诸多二级公立医院可谓是处境艰难。

从上文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二级医院的失意,与患者的大量流失息息相关。

站在患者的角度,他们的眼中对于疾病的分类大致只有大病和小病的区别。如果是大病,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权威的三甲医院,而如果是小病,患者就更愿意选择离家近且报销比例高的基层卫生院。

相对的,占在头部的三级医院往往有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更优秀的医疗人才,在超强软硬件的配置下,头部不愁没有患者。而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基层医疗保障的重要职责,有政府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因此算上基本工资和公卫补助,收入也算可观。

反观二级医院,被三级医院严重虹吸,强基层政策又吸走了一部分患者,二级医院作为“夹心”,面临着来自内上下的双重压力,可以说日子比基层卫生院难多了。同时二级医院还需保持相应的规模,因此这也导致了许多二级医院为了继续维持运营,不断压缩成本,从而致使医生薪酬大幅度降低,医生不满出走,再度形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二级医院该怎么办呢?

有网友分享了一个实例:“我知道的一家二级医院,原本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收入,盲目地增加病床数量和设备购置,但却忽视了人才的配套和技术的提升。结果是病房空置率高,设备闲置,债务越来越多,最后陷入了财务危机。这表明二级医院不能盲目跟风,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

更有网友指出:“医改的目的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但在这个过程中,二级医院的过渡和转型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不能让它们在市场的浪潮中自生自灭,否则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区域医疗服务的失衡。”

对于如何生死破局这个问题,业内也进行了诸多探索。

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培养优秀人才、积极发展业务等,呼声最大的莫过于强调二级医院转型。

面临“上下夹攻”的二级医院想要突出重围,转型确实是不错的出路。

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大幅增加,这或许为医院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最终会怎样,我们不知道,这就好比寒冬里深埋于地下的种子,如果能破土而出,它就能迎来下一个春天,如果不能,那就只能永远埋葬在这个寒冬。

来 源 / 检验医学、九派新闻、医脉通、丁香园、老叶说医

现在报名《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课程,系统学习艾灸、刮痧拔罐、食疗养生、穴位贴敷等传统中医技术!培训证书“双章认证”,认可度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