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已是小雪时节,但潮州城乡大地依旧一幅秋意盎然的丰收景象。在饶平县浮山镇,柿饼正飘香,农户晒秋忙。近年来,浮山镇深挖资源禀赋,做好柿饼文章,以特色产业推动富民兴村,晒出“百千万工程”甜蜜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山环绕之下,一片橙红橘黄,这是独属于浮山的晒秋浪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甜气息。在省道222线柿饼非遗文化街,人们慕名而来,一睹晒场盛况,品尝柿饼的糯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最近这里在晒秋,我今天就跟老婆过来看下,现场也有品尝。浮山柿饼非常清甜,吃起来口感非常软糯,非常好吃。

浮山柿饼,何以实力“圈粉”?秘诀就在于稳定的品质。浮山柿饼源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浮山柿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瞧瞧这水晶柿,一个个圆乎饱满,重约六七两。去蒂、削皮,柿饼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浮山柿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郑加龙:柿皮要先去掉这个花蒂,这个花柄要撬掉,到时候捏柿的时候才不会影响到手感,不会扎手。柿子要选择成熟,六两以上的柿子晒起来才合适。

郑加龙制作柿饼已有40多年的经验,成千上万个明艳艳、黄彤彤的柿子,躺在竹架上享受“日光浴”,等待着一场华丽蜕变。美味,就是这样晒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浮山柿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郑加龙:上午11点前后这个时间就要来翻晒,到了下午三四点就要重新翻过来晒,晚上就要让露水去打露,有了露水进去,第二天阳光晒出来,里面的涩水就会排出来,经过反复翻晒色泽会比较好。

阳光沐浴,露水洗礼,一次次手工“捏果”,柿子慢慢变得柔软。从柿子到柿饼的转化过程,大约需要20天。五斤柿子,往往只能加工成一斤柿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浮山柿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郑加龙:环环相扣的,你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细心跟认真去做,我们也会更认真地保留传统的技艺,加工出更好的柿饼。

遵循古法,天然晾晒,浮山柿饼,软糯香甜。这份甜蜜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曾楚君就是其中之一。将家乡的土特产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是她最大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县浮山镇坪洋村村民 曾楚君:今年销售比往年好,因为这个地方已经形成了柿饼文化街,现在来这里买的人非常多,大多是潮汕地区的过来这里购买,网上销售的也可以,全国各地也有来买,很多回头客对柿饼的印象非常好。

如何提升土特产的影响力?浮山镇充分利用毗邻省道222线的区位优势,统筹资金升级改造柿饼非遗文化街,打造浮山柿饼文化体验园,设置晾晒区和非遗美食展习基地等,将柿饼产业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我们跟闺蜜相约来这里参观制作柿饼的过程,环境很好,看到制作的过程非常干净整洁,每一个步骤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山柿饼加工主要集中在坪洋村与汉塘村,小小土特产,闯出大市场,延长产业链,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县浮山镇坪洋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曾文祥:我们村的柿饼有200多年的历史,从零散到现在的加工户已经达到了40多户,去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4000多万元。

在强科技、提质量、塑品牌、拓市场上,浮山镇不断下功夫、持续出新招,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探索柿饼加工新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县浮山镇政府工作人员 杨嘉勋:我们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推动柿饼去硫清洁加工技术研发,申报SC认证,顺利取得浮山柿饼上线销售市场准入凭证。优化了营商环境,成立柿饼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柿饼户入街经营,规范售价的同时确保食品的安全。同时成立强村公司,探索青柿采购加工、柿树种养等新型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擦亮浮山柿饼“乡字号”和“土字号”品牌。

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要抓手,浮山镇做好柿饼文章,讲好乡土故事,不断提升浮山柿饼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让土特产变成农户致富增收的“金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县浮山镇政府工作人员 杨嘉勋: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挖掘浮山柿饼非遗文化,树立浮山柿饼品牌,探索浮山特色研学路线,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助推饶平县浮山镇“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