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是人类最根本的熵。
——坤鹏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一卷第六章(1)

这章接上一章对那些坚持为违反矛盾律辩护的人的各种歪道理的驳斥。

这一章涵盖了第四卷第五、六、七、八章。

原文:

普罗塔哥亦曾有类似上项想法的言语:他说过“人是一切事物的计量”,

其意谓各人所见便是真实。

解释:

亚里士多德在这一章中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立论反驳坚持为违反矛盾律辩护的人的各种歪道理,

第一,他反对了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感觉论”,

后者认为,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真的,而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比如一个人感觉到蜂蜜是甜的,另一个人可能感觉到蜂蜜是苦的(也就是不甜的),

这似乎就证明了矛盾的判断可以成立。

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类似于我们上面讨论的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所看见的都是真实的,眼见为实。

原文:

若然,同一个别事物于此人为美者,可以于彼而为丑,

其它以人为度量之事物情形往往如此,

苟以此为凭,则同一事物便将可是可非,可善可恶,

而一切相反叙述均将同属真实。

解释:

如果是这样的话,同一个事物在这个人看来是美的,可在另一个人看来却是丑的,

其他以人为尺度的事物情况往往也是这样,

假设以此为凭据,那么,同一个事物就将既可以是也可以非是,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而一切相反对立的叙述也都将是真实的。

原文:

我们若于此说溯其由来,将可解其迷惑。

解释:

如果我们借此追溯其根源,就可以解决疑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此意所本盖一部分出于自然哲学家之教义,

而另一些事例则出于世俗寻常之见,

世人于同一事物固或喜或厌,或以为甘者或以为苦,

各因所见不同而作不同之想。

解释:

这层含义部分是来自自然哲学家观点,

而另一些事例则是来自常人的一般见解,

世人对于同一事物本来就是有喜有恶,或是认为甜或是认为苦,

各是因为他们所看见的不同才致使其想法也不一样。

原文:

“凡物必出于物,无物不能成为有物”,

此通则几乎为一切自然哲学家所公认。

解释:

“事物必由物而成,无物不能成有物”,

或者说,无中不能生有,万物出于存在,

这几乎是所有自然哲学家都公认的通则、教条。

原文:

可是,倘先有全白者在,白就不能产生,

而非白若先在,这却无妨于白的产生;

因此辩难者这就可以说,先为不白,今而为白,白固由不白者来;

若是,则其先必白与非白两存于此物。

解释:

但是,如果先有全白的存在,白就不能有,

而如果非白先存在,这却不妨碍白的产生;

换言之,一个完全是白的而无处不白的东西不能变成白,白是从不白的东西生成的;

所以,解决疑难的人就可以这么说,先是不白,至当下为白,白本就是从不白来的;

如果这样,那么必然先是白与非白存在于这个事物中。

原文:

可是这疑难是容易袪除的;

我们已在“物学”中讲明事物无中生有,与有中生有两项不同的意义。

解释:

但这疑难是很好解决的;

我们已经在物理学中阐明了事物从无成有,与以有成有的两项不同含义。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