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亦是文明之源。沿着大江大河溯源,总能找到文明发展与交流的印记,譬如黄河、譬如长江、譬如澜沧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向南注入太平洋,澜沧江串联起6个国家和几十个民族。千年之前,这片水域就已开启了交流的序章。“共赏一轮月,共饮一江水”的情感也在这千年的交流中愈发醇厚深沉。
01 向南丝路,四通八达
站在云南宣威杨柳镇的可渡古驿道上,微风徐徐水波不兴,遥遥传来杨柳山歌,依稀带着秦汉的古音。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中的“蜀身毒道”由黔入滇的第一关。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地区)看到来自四川的邛竹杖和蜀布很惊讶,在此之前官方文书上从未有过通商至此的记录。当地商人告诉他,民间的汉人已经开辟了一条到身毒(今印度)的通商孔道。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记载“蜀身毒道”。
蜀身毒道起于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总长大约2000公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着这条路,印度洋的湿润海风吹拂着干燥的红土高原,马队驮着蜀布、茶叶、丝绸和漆器越万水千山,“窃出商贾,无所不通”。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条商路从蜀身毒道发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唐宋以后,随着“榷茶易马”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以茶马互易为主的官道和商道。千年来,马蹄声回荡在横断山脉,驼铃声响彻澜沧河谷,国与国的交流、民族与民族的融合沉淀着超越茶马贸易的厚重,成就了恢宏千年、传奇千年的“茶马古道”。
02 抗战支援,生命要道
漫步在云南红河屏边的米轨集市上,人声鼎沸时,铁轨两旁是颇具民族特色的蔬果,明艳得像一幅油画;集市散去后,昏黄的路灯幽幽地照着铁轨,宁静得像一首小诗。正如云南作家于坚所说“别的铁路你永远都是乘客/但滇越铁路/却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位诗人”。
滇越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越南海防,全长近900公里,曾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列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诗意是它的风貌,沉痛是它的底色。自1910年通车以来,它不仅促进了云南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往来,还在抗战期间成为了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无数抗战物资通过这条铁路运往中国西南地区,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抗战期间,云南的战略位置变得尤为突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连接通道更是成为了抗战支援的生命线。除滇越铁路外,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等交通要道都在抗战期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滇缅公路西连缅甸的仰腊铁路,可经仰光通往印度洋,东接滇黔、川滇等公路,可经重庆通向全国。它支撑着战火中飘摇的祖国,被誉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承载了无数抗战军民的希望。据统计,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汽油、武器弹药、医药及各种战略物资、器材等达49万余吨,运进汽车1万余辆,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2年5月,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接替其成为抗战期间的物资输送大通道。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运输部队和中国民航联手开辟了从印度飞跃喜马拉雅山脉,抵达云南的空中航线。稀薄的氧气,时速超过250公里的大风,绵延起伏的高山让这条航线成为全世界最危险的航程。
从1942年到1945年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国与美国共同派出超过84000名人员,成功运送了87万吨战略物资和3万多名战斗人员。整个驼峰航线上,美军损失超过1500架飞机,牺牲超过3000名优秀飞行员。当抗战胜利到来的那一刻,阳光穿透喜马拉雅山顶的云层照在雪山上,折射出的圣洁光晕仿佛在告慰飞跃禁区的英雄之魂。
03 激流勇进,水路通达
乘着游船沿着澜沧江一路向南,空气越来越湿润炎热,植被越来越茂盛苍郁。《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后,这条贯穿亚洲六国的大江,终于发挥出“黄金水道”的功能。
澜湄区域虽然水文资源丰富,但航运一直都不发达。云南境内有5条流量大的河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南盘江,都不具备通航条件。一是大部分河流发源于横断山脉,河谷崎岖,河道狭窄,船只无法通过;二是云南地势起伏大、落差大,部分河段水流湍急,部分河段流量不足,在航运技术不发达的过去,难以克服自然的阻碍。流出云南进入湄公河流域,老挝境内的孔瀑布就成了阻碍航船的天堑。从古至今,云南只有部分河道短暂开行过水运,而最具代表性的澜沧江-湄公河久久没有实现水路的通达。
2001年,中国与老挝、缅甸、泰国共同签订《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标志着这条亚洲大陆上的壮丽水系正式步入了全新的航运时代,更象征着澜湄区域各国间经济合作的深化与人文纽带的紧密联结。
从此,澜沧江-湄公河不再仅仅是自然地理上的分界,真正成为了一条流淌着合作与友谊的黄金水道。其水运航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商船往来频繁,带动了灌溉、发电、矿产、旅游、林业、渔业等领域的资源开发,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水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04 昆曼通道,最美公路
在互联网上搜索“昆曼高速 自驾”会弹出无数文章和照片描述沿途的风景、风貌与风情。当你真的行驶在昆曼公路上时,才会发现一切语言都不如身临其境。它像一条灰色的丝带穿过崇山峻岭,穿过热带雨林,连接云贵高原与印度洋,联通中国与东南亚生物多样性和人文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带。
昆曼公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高速公路,全长1,880公里,起于昆明市,止于泰国首都曼谷,全线由中国段、老挝段和泰国段组成,由中国、老挝、泰国和亚洲开发银行合资建设。这条公路还连接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公路网,因此被看作是泛亚公路网中的一条,编号AH3。
早在1992年举办的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合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修建昆曼公路的构想,此后多届会议都全力助推其开通。昆曼公路不仅为自驾游爱好者提供了一条绝美的路线,更将云南从全国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大市场的纽带,推动了云南乃至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为区域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它将昆明至曼谷的行程时间从原来的40多个小时缩短到20个小时,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各类货物在昆曼公路上川流不息,云南的农产品以及工业成品走出去,老挝、泰国的水果、橡胶和工业原料引进来,推动沿线区域的产业协同发展。昆曼公路沿线的城市如昆明、西双版纳等,与老挝万象、泰国清莱等城市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此,澜湄区域的合作共赢进入了加速新时代,一幅现代化的蓝图在昆曼公路上缓缓展开。
05 中老铁路,黄金通道
临近年底,腾俊国际陆港的场站上越发忙碌。货车来回穿梭,龙门吊升腾挪移,忙着为“澜湄·云南号”装箱。作为中老铁路线上的全新品牌,“澜湄·云南号”开行两个多月以来市场反响热烈,一直处于“一柜难求”的状态。
2021年12月3日16时45分,随着“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昆明站缓缓驶出,标志着中老铁路正式通车。截至今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已经顺利运行三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4000万人次,货物超4500万吨,单日跨境货物列车从日均2列增至20列,货物品类从10多种增至2900余种。
腾俊国际陆港运营的“澜湄·云南号”就是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的成果之一。“澜湄·云南号”今年9月24日首发,固定每周二常态化运行,共发运11列,运输120柜240TEU超过18种果蔬,总运输量突破2000吨,货值近950万元,形成了中老铁路多式联运冷链特色国际货运列车,加速了中老泰三国农产品双向贸易。自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腾俊国际陆港的跨境运输业务已累计到发货物8951TEU,超过20万吨;其中,今年累计运输4335TEU,货值15159万元,覆盖至老挝、印度、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家。
除此之外,腾俊国际陆港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枢纽——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冷链仓储中心投入试营、更新升级物流园区装载装卸设备、搭建智慧信息化平台,提升枢纽服务功能和效率;内畅外联——与老挝塔纳楞国际陆港、泰国曼谷的兰卡邦国际陆港、泰国乌隆他尼府工业园区等中老铁路沿线区域重要枢纽、物流企业签订了18份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推进通道及网络建设;助力产业——布局农产品、粮食、化肥等物资形成国际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有效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以来,取得了累累硕果。这是一条客货两旺的畅通之路,为区域内的物流与贸易降本提质增效;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为沿线贫困地区带去就业岗位与发展机遇;这是一条民心交融的幸福之路,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人民创造更多交流机会。未来,疾驰其上的钢铁巨龙将继续满载中老泰人民的幸福与希望疾驰向前。
时间的车轮一刻不停,任风云变幻,澜沧江一直温柔静默地流淌。在这片水域的见证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故事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每一声火车的鸣笛,都是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每一次货物的交易,都是共同繁荣梦想的实践与追求;每一句语言的交流,都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心的贴近与融合。
从南方丝绸之路到中老铁路,澜沧江-湄公河这条流淌着希望与梦想的河流,讲述了一代代人关于勇敢、团结和合作的动人故事,让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在水流的轻抚下,更加紧密地相依相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