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拉开序幕。
在强大的外敌面前,一直将我党我军视作敌人、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理念的老蒋,也同意了与我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更好地协作抗日,我党和国民党将所有红军部队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红军长征期间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被改编成新编第4军,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新四军;
参与长征的队伍则被改编为第8路军,也就是八路军。
不过,虽然决定了要合作抗日,老蒋心中对我党始终是忌惮的。为了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壮大,老蒋只给了八路军三个师的编制,就是115师、120师和129师。
这三个师分别由红军的3个方面军改编而成,115师脱胎于红1方面军,129师是红4方面军,120师则主要由红2方面军改编。
虽然这编制一目了然,如果我们深究一下120师的人员组成,就不难发现:120师中的大多数旅级干部,都来自于红1方面军。
明明120师的主体都是红2方面军,为什么旅级干部却不是这样呢?
八路军三个师的大体情况
在八路军的整编工作完成后的前期,要问八路军中最强大的部队,无疑是115师。
115师是由红1方面军整编而来,部队中各个是精兵强将,将领也都是我军之中公认的军事奇才。
当然,115师中除了走过长征身经百战的红1方面军,还包括了谢子长、刘志丹等人建立,后由徐海东领导的陕北红军,在人数上也多过另外两个师。
115师343旅更是主要由中央红军的成员组成,很多人有黄埔军校的底子,还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来的老部队。
343旅中的名将可以说是八路军各旅级部队中最多的,战斗力强是毋庸置疑的。
344旅主要是红25军,红25军是唯一一支独立进行长征的部队,而且在长征过程中,人还越打越多,战斗力越打越彪悍。这支部队中同样有众多名将。
在平型关一战中,115师锋芒毕露,就取得了一场大胜,让全国军民乃至日军都印象深刻。
后来115师主力部队去了山东,开始发展山东根据地,另一部分去了晋察冀,还有一部分去了新四军。
115师的兵员素质,不只是身经百战那么简单,还有许多武器弹药补给:
他们从阎锡山的二战区军需处领到了弹药补给,虽然没有拿到枪炮,子弹却基本管够;
当时115师基本能达到单兵每人100发子弹,重机枪每挺配1500发子弹。有这些弹药的支撑,115师能和日军板垣师团硬干。
120师的战斗力排在其次,由红2方面军整编而来,在抗日战争初期就表现不俗,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还是受到了一定限制。
129师是八路军三个师中整编工作完成得最晚的一个,他们是由红军中原先最强的一支部队整编而来,但同样受到了许多影响。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里最强的八路军部队就显然是129师了。师长刘伯承,用他高超的指挥技术,将日军打得抱头鼠窜。
大家熟悉的386旅旅长陈赓,同样是文韬武略,骁勇善战。
面对陈赓和他的386旅,屡次吃瘪的日军简直恨得咬牙切齿,为此还专门在坦克上写了要打386旅的内容,还大摇大摆地开出来,企图挑衅。
没错,这正是《亮剑》中386旅独立团的那个情节。不过现实中是386旅本身。
毫无疑问,这是129师所达到的巅峰。
115师次之;120师则主要在固定阵地内驻守,拱卫中央。
到了抗日战争大后期,依然是129师最强。刘伯承坐镇晋冀鲁豫鄂豫皖,在中原地区将所有根据地牢牢守住,日伪军不敢有所动作。
此时的129师,有着八路军中最强的实力,周边所有阵营的敌人,日军、伪军、国军,都要对其忌惮三分。
115师依然次之,罗荣桓在山东,聂荣臻威震华北,敌人不敢进犯。
120师继续拱卫中央。这样一来,120师在兵员扩张方面的速度就没有另外两个师快,其他方面的发展也都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八路军三个师的分工是不同的。129师主要在华北正面战场上作战,阻挡日军进犯;
115师负责在晋察冀和山东等地开辟敌后根据地,不断扩大我党我军的影响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日伪军驱赶出去。
120师则一直执行着保卫大后方的任务,战绩上看起来可能不算很显眼,但其任务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在武器装备方面,120师全师共有步马枪4091支,基本上做到了三个人一支枪。配备有轻机枪143挺,平均每个连4挺。
手枪有91支,此外还有迫击炮4门,平均每个团1门,这样的配置,在当时还基本上一穷二白的我军之中算是奢侈了。
不过,在刚刚开赴抗日前线时,120师人均配备的子弹数量就只有不到10发,全师的重火力也还是少得有点可怜。
即使顶着这么巨大的压力,120师的指战员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完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那为何120师为什么旅级干部都是来自于一方面军的呢?
这主要是出于当时我军的反军阀行动,因为各种原因,我军为了减少红1、红2方面军之间的那隔阂,便将一些红1方面军的老干部加入了120师。
120师兵力逐渐充盈,战斗力增强,各军之间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