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乐”“悦”“喜”,但最能体现《论语》之“乐”的,还是著名的“颜回之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孔子说,颜回真是个贤人啊。吃着竹筐盛的饭(很含酸的),用瓜瓢盛凉水喝,别人都受不了,他却不改他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回乐处,孔颜乐处,他以及他老师,到底“乐”什么?宋朝以来,理学家、心学家乐此不疲,无休无止,汗牛充栋。

颜回到底乐什么?那么穷,那么苦?

最好从最朴素的角度来理解,返璞归真,最为简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答案一定越来越玄。

毕竟,哲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玄学。牛顿都搞不明白,科学的尽头都是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朴素地理解,颜回之乐,就是自我修养之乐。通过学习,提升修养,内心充实,从而带来快乐。

升职、财富带不来这种快乐;或者说,它们带来的快乐很短暂。

贫穷甚至困窘中,知识修养的积累依然让人快乐。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两个字:“不改”——“回也不改其乐”。

什么意思呢?颜回并不是因为贫穷而乐,也不是因为修养、充实而一时快乐,而是一直快乐着。

富裕(如果有),他快乐;升职(如果有),他快乐;贫穷,他快乐;被撤职,他也快乐。

总之,就是不改,就是一直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太难得了。谁能做到?

“不改其乐”是一方面,说明他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这一点和苏轼有点像;另一方面,是他面对错误,该改则改,改得彻底,从不再犯——也就是“不贰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鲁哀公问孔子哪个弟子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然后加了两句话:不迁怒于人,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

这很值得玩味。首先是孔子对“好学”的定义,绝不是读书本、死读书,而是侧重于人性。真正的好学,是从生活中学,是在人性修养上提高。

而且,颜回死了之后,“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好学的学生了。孔子有多看重颜回,由此可见一斑;“不迁怒、不贰过”有多难,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颜回做到了。既“不改其乐”,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人生修养,绝不是凡夫俗子能达到的。

孔子之所以对颜回之死极为痛惜,正是因为这种难得的品性。

天妒英才啊。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中国历史超好看(6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3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