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文坛可称为先生的三位女杰先后离世,殇!
齐邦媛、叶嘉莹、琼瑶,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生于大陆,早年颠沛流离,流落于海峡对岸。
不幸而幸,她们幸运地躲过了大陆六七十年代的那场噩梦,免受了知识分子的劫难与厄运。
她们建树丰富,成为了中国女性文坛之翘楚。
然而她们却在同一年与世永别,谁还是女性中的先生?
那一代人渐渐离去,经历的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令人感伤。
齐邦媛,1924年2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小西山的一个军人世家,饱经战乱创伤,在半个中国的土地上颠沛流离,幼年辗转北平、南京等地,抗战全面爆发后,随中山中学的师生向后方撤离,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而至重庆,漫漫长途,吃尽了饥寒之苦。
1943年8月,齐邦媛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194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时局动荡,跟随叔叔到了台湾。
齐邦媛教学、编选、翻译和出版文学著作,对中西文化交融,卓有贡献,被誉为“永远的齐老师”。
2005年,齐邦媛开始写作《巨流河》,2009年齐邦媛已经85岁,《巨流河》出版,2011年在大陆发行。
《巨流河》,从辽宁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世纪际遇,见证了两代人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变迁。
张大飞在最后一封寄给齐邦媛哥哥的信中说:“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请让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巨流河》是一部血泪史,记录了战场的惨烈与牺牲,读来令人灵魂震撼,荡气回肠。
齐邦媛说,“读了这本书,你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分子”。
2024年3月28日凌晨,齐邦媛辞世,享年100岁,世间再无齐老师。
1924年7月2日,叶嘉莹出生于北京察院胡同的一个书香世家,比齐邦媛晚出生五个月。
抗战爆发后,1941年父亲撤往后方一去无音讯,母亲忧思成疾而去世,叶嘉莹在伯父教导下成长,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1948年,叶嘉莹与赵东荪在上海结婚,随后去南京,再至台湾。
叶嘉莹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和传播,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更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著述多达40多部,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泰斗。
1966年,叶嘉莹被台湾大学派往美国讲学,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
1979年,叶先生的回国讲学申请得到了批准,1993年出任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叶嘉莹在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方面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被誉为当代唯一被称为“士”的女先生。
《鲁豫有约》节目中,称叶嘉莹先生是“穿裙子的士。”
2017年4月22日,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
董卿评价叶嘉莹:“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诗词国度的路灯和灯塔。她的一生命运多舛却才情纵横,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
2018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
颁奖词说,叶嘉莹“一顾诗倾城,再顾诗倾国,从读诗到写诗,从品诗到讲诗,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诗词教育是关于生命的自我救赎。她这一生颠沛流离,唯一的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华古典文学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2018年6月和2019年5月,叶嘉莹两次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累计捐赠额3568万元,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在天津辞世,与齐邦媛同龄100岁。
她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古典诗词与文化。
她说,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如果有来生,还是教古典诗词。
1938年4月20日,琼瑶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本名陈喆,1942年随父母回到祖籍地湖南衡阳祖屋居住,战火燃至湖南,随父母逃难至重庆,再居于泸县的泸南中学。
内战爆发后,1947年随家人迁居上海,1948年再度回到衡阳,1949年夏天,随父母迁居台北市。
1957年和1958年两次高考落榜,决心不再高考,专心走上了写作梦。
1963年,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在《皇冠》杂志发表,空前畅销,一举成名,那年25岁。
2019年,两岸关系重新冰封,琼瑶写完了最后一部书《梅花英雄梦》,从此封笔不写书。
从1963年至2019年,琼瑶共计出版了60多部著作,其中51部改编为电影,25部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誉满大江南北海内外。
2024年12月4日,琼瑶与世界永别,颖之缅怀琼瑶,也是缅怀永不消逝的青春,有琼瑶的书相伴。
颖之读中学的时候,正是“琼瑶热”最火热的时候。
《窗外》、《在水一方》、《菟丝花》、《几度夕阳红》、《月朦胧、鸟朦胧》、《一帘幽梦》、《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燃烧吧,火鸟》……
颖之一本接着一本读,如饥似渴。
常有网友问颖之,为什么游山玩水还会写文章?
颖之说,原因就在于当年爱读书,读的最多的就是琼瑶的书,文字可以滋养人。
颖之来宁波后一直在企业工作,工作内容与文字有关,因此工作并不算太劳累,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游山玩水。
今天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得益于当年读的书。
颖之因此感激琼瑶,也感激曾经让我爱上读书和写字的所有文人们,还有三毛、席慕蓉、汪国真、余光中、舒婷.....
世界依然需要知识分子,我们依然需要多读书。
阅读,是一件奢侈而高尚的事,灵魂可以从中得到滋养和温暖,并且学会思考和思想,内心世界丰富而饱满,对世界的看法不至于那么肤浅和无知。
如果思想被束缚,那就寄怀于山水之间,诗意般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