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住在哪里?”
“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那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翻开这一国外广为流传的趣谈背面,是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国内百余条产业带的支撑下,“中国制造”们通过跨境电商这一外贸方式在外迸发出了强大的出海力量。
而斗转星移,如今跨境电商发展依旧迅猛,正在进一步地赋能全国各地的产业带,中国跨境城市带似乎已不再囿于华南一隅。
根据SmartScout发布的亚马逊全球卖家数量前20名城市榜单,中国城市占比高达65%。深圳、广州和莆田分别以拥有超10万名、28113名和19778名卖家包揽前三。同时,东莞、厦门、郑州、成都、泉州、金华、太原、合肥、佛山和武汉等城市也都赫然在榜。
其中除了依旧遥遥领先的深圳外,以显著卖家数量闯入前三的莆田,榜上有名的郑州、成都和太原等内陆城市所蕴藏的跨境电商潜力似乎也都在逐渐显露……
面对愈发多元的城市选择,企图在2025年规划跨境电商新蓝图的从业者难免踌躇。然而事实上,跨境电商城市带的迁徙趋势早有端倪。
中国跨境电商不能没有深圳,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日前,深圳海关公布的外贸数据再次验证了这一点: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外贸进出口累计达3.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不仅约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0%和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0%,增速也远超全国的5.3%和广东的11.1%。
这一亮眼外贸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深圳跨境电商发展的推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了130%。
从跨境电商主体来看,深圳聚集的出口企业不仅是全国最多的,而且“质量”也不逞多让。截至2024年11月,深圳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已达12家,位列全国第一。
早在十多年前,华南城1号交易广场便诞生过一批凭借数据线、充电头等廉价货造就暴富神话的跨境大卖。其中尤以赛维时代、傲基科技、通拓股份、有颗树声名鹊起,并称“华南城四少”。
时过境迁,2024年,除深陷巨额亏损泥潭的有棵树、二次卖身自救的通拓外,低调蛰伏了一段时间后的傲基已摇身上市,转型成功的赛维也凭借多个品牌在亚马逊各大细分类目杀出了重围。
除了这些老牌大卖外,一批新势力也正在逐渐崛起,譬如于2024年7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的绿联科技,以及同样主营消费电子,于今年10月底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千岸科技。
而吸引了这一大批跨境企业蜂拥至此的,便是深圳足以与世界级强者竞争的产业生态。
从产业基础来看,深圳及其周边汇聚了大量服装、3C电子以及家电等行业的制造企业,地理位置毗邻香港及港口通道。因此自成立起,深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便充分发挥了深港联动机制、海港口岸及产业集聚优势,业务量遥遥领先于全国跨境电商。
从产业变迁来看,深圳跨境电商也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抢先完成了产业升级。现如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圳的主要出口产品正在逐渐转为“新三样”与“老三样”并驾齐驱。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新三样”出口额达714.3亿元,增长8.9%。
有业内人士精辟地概括了这一变化:当其他城市追逐风口的时候,深圳已悄然站在风口之下。
当然,在深圳之外,广州、东莞等城市同样背靠成熟产业带,也属于跨境电商领域的“佼佼都市”,如拥有服装供应链、箱包皮具等特色产业带集群的广州,吸引了SHEIN、Temu等一众头部跨境电商平台落地;涵盖门类齐全的制造业的东莞,也在亚马逊卖家数量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如果说深圳是“跨境第一都”,那么广东便是名副其实的“跨境第一省”。
不过风口之下,日益高涨的房租和人力等成本,也正在成为不少深圳中小跨境企业的痛。数据显示,尽管整体租房市场降温,但深圳全市租金持续上涨趋势,截止至2024年10月底,深圳全市平均租金为92.16元/平方/月,环比上涨0.38%。
面对如今价格内卷利润趋薄的市场环境,大多数卖家都在降本增效进行自救,除裁员、更换办公场地外,还有卖家选择了逃离深圳,搬到成本较低的其他城市。
而鲜为人知的是,与广东同在沿海的另一处低调的地区,也早已悄然掀起跨境电商的热潮。
在跨境电商这片适合草根发家致富的温地,少不了“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的身影。
2024年,在全球经济波动的背景下,福建跨境电商的出口表现可以说是一鸣惊人: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福建跨境电商出口交易规模达1456.6亿元,同比增长了35.3%。
与此同时,来自莆田、厦门和泉州的卖家也成为了跨境电商出口的主力军。在亚马逊全球卖家数量城市榜单中,莆田、厦门和泉州分别以拥有19778名、9445名和8212名的卖家闯入前二十。
根据商务部数据,目前福建已建成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场所23个,培育跨境电商企业9000余家,淘宝海外、Shopee、Lazada等电商平台和京东、菜鸟、纵腾、泛鼎等物流中心纷纷落地福建。
有人疑惑,福建跨境电商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行业的视野中?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有着积累了数十年的产业集群优势。
首先以被誉为“中国鞋都”的莆田为例,其跨境电商依托于鞋服、食品以及工艺等产业带,在涵江区、城厢区、荔城区等地形成了特色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其中鞋服产业规模超过数千亿元。
其次是厦门这个福建第一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城市,背靠服装、卫浴和健身器材等多个产业集群,不仅诞生了安踏、特步等一批世界级运动鞋服品牌,还跑出了多个上市以及冲击上市的跨境电商大卖。
此外,拥有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材等9大千亿产业集群的泉州,同样也为福建跨境电商出口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并吸引了亚马逊、速卖通等一众跨境电商平台入驻。
据统计,2024年前10个月,泉州综保区跨境电商查验中心共核验出口货物1117.68万件,同比增长518.87%。出口商品种类超过1500种,其中鞋类、服装占比达78%。
截至2024年11月,福建已有厦门、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8个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跨境电商综试区,基本实现省内区域全覆盖。
而事实上,扎根于东南沿海这片外贸往来频繁的风水宝地,福建跨境电商的崛起其实早已注定。
如果将产业带比作跨境电商的“心脏”,那么货运优势就是福建跨境电商的“心血管”。据报道,一双福建产的运动鞋,从厦门经海运发往菲律宾到在跨境平台上架销售的时间被控制在了一周左右,其中离不开我国首条“丝路海运”跨境电商快线将海运时间压缩到2天的功劳。
也正是由于福建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东南沿海这一地理优势,相较于其他地区,福建出海企业大多都是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吉宏股份为例,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已实现营业收入达38.97亿元,主要经营范围为东南亚市场。
除此之外,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福建鼓励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模式的扶持政策。
就拿亚马逊卖家数量排名前三的莆田来说,据该市媒体介绍,莆田正在根据一重点产业链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对接亚马逊、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将更多产品拓展至海外市场。截至2024年9月,莆田跨境电商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额比重已提升至14.1%。
在产业集群优势、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势以及配套的物流资源的作用下,福建跨境电商已经孕育出了诸如吉宏股份、扬腾创新、佰图等一众跨境大卖,可谓是“卧虎藏龙”。
值得一提的是,除沿海城市外,突破空间制约的跨境电商,也正在为内陆地区撑起出口贸易的一片天。
随着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内陆地区也分得了一杯羹。
在SmartScout发布的亚马逊全球卖家数量城市榜单中,郑州、成都等内陆城市成功上榜。尽管整体卖家数量还远远不及深圳、莆田等地,但其跨境电商增长潜力已昭然若揭。
而这些内陆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极,离不开“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的推动。
据了解,所谓“跨境电商+产业带”,指的是跨境电商赋能当地优势产业带,推动特色产品出口,从而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并培育出自主品牌的模式。这一模式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典型场景,因而可以突破空间制约,助力内陆城市的跨境电商产业加速崛起。
以河南为例,郑州、许昌等具备特色产业带的城市,产品已通过跨境电商销往全球,并培育出了一批不输沿海城市的跨境大卖。
1、许昌:电力装备、发制品、卫浴等产业带。
据统计,2024年前九个月,许昌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855亿元,同比增长14%,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发制品的进出口量占据了大头。
有媒体报道,目前许昌从事发制品跨境电商的企业已突破3000家,产品畅销至北美、欧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愧于“中国假发之都”的名头。这即是“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的模式带来的规模效应。
2、郑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服装家居等多个优势产业带。
2023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显示,郑州已重返第一档,位列全国前十。据统计,2023年,郑州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261亿元,同比增长6.9%,预计2024年将突破1300亿元。
商务局数据显示,郑州现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达32个,全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有11000家。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以致欧家具、名扬窗饰为代表的家居产业,2023年跨境电商出口额超60亿元。其中,致欧科技已于2023年在深交所上市。2024年前三季度,致欧科技实现营收达57.28亿元,净利润达2.78亿元。
当然,内陆城市产业带出海的路上,除了市场主体以及政策扶持外,海外仓、物流运输通道等跨境电商的资源建设也十分重要。以郑州为例,其正在加强企业海外仓布局推动力度,截至2024年,其全市海外仓总数已达168个,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地。
整体而言,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即,政府规划政策的支持、遍布全国的产业集群和出海企业们的奋斗,因而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地区是我国跨境电商的重要集聚地,企业数量最多、活跃度最高,背靠消费电子产业带,形成了由科技创新赋能的特色产业集群。福建则凭借地理位置和产业集群优势,跑出了多个位居东南亚市场头部的跨境大卖。同时,在以消费推动、降本增效为主的时代,人力成本更低、同样有政策扶持的内陆地区,也正在接棒成为发展重地。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了16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覆盖31个省区市。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或将有更多城市借助跨境电商迸发出更强的出海力量,跨境企业的选择逐渐趋于多元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