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进入了藩镇割据的混乱时期。
唐朝的皇帝虽然还存在,但是对藩镇的没有什么掌控力,说是藩镇,实际上就是国中之国。
晚唐时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藩镇有时候甚至和中央对着干。
唐宪宗,晚唐后期的中兴之主,凭一己之力,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被称为晚唐削藩的最强者。
那么,唐宪宗是如何结束藩镇割据的?
平西川虏镇海
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登基为帝,这一年,李纯年27岁。
李纯登基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藩镇割据,这是安史之乱的后遗症。
到了唐宪宗时期,藩镇割据问题已经严重到无视中央的程度了。
因此,唐宪宗登基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
巧合的是,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唐宪宗登基后不久便去世了。
随后,刘辟成为西川地区的实际控制者,为了名正言顺地掌握西川,刘辟上书请求朝廷封他为西川节度使。
唐宪宗觉得这是个机会,他拒绝了刘辟的要求,并派遣中书侍郎袁滋接管西川。
刘辟得知后大怒不已,直接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打算打下更多土地和朝廷对抗。
这样一来,就中了唐宪宗的圈套,唐宪宗顺势派出高崇文和李元奕讨伐刘辟。
随后,在河东节度使的配合下,官军顺利击败了刘辟,成功收复了西川。
收复西川后,唐宪宗李纯又将目光放在了镇海节度使李琦身上。
李琦是唐朝宗室子弟,唐宪宗要求藩镇节度使进京述职的时候,李琦不仅不去,还戏耍朝廷使者。
结果,唐宪宗罢免了李琦镇海节度使的职务,李琦怒不可遏,遂带着军队发动了叛乱。
结果,李琦根本不懂打仗,而且唐宪宗早就有准备。
因此这场仗打得毫无悬念,李琦根本不是唐宪宗的对手,还被官军活捉了。
平定西川、俘虏镇海节度使李琦,这两件事大大鼓舞了朝廷的信心。
自此之后,中央加大了削藩的力度,势要将藩镇割据的问题彻底解决。
收成德定魏博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世真病逝,这让唐宪宗又看到了削藩的机会。
原本唐宪宗是打算用武力方式解决的,但是因为河北地区武德充沛,打起来恐怕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最终,唐宪宗决定用分割的办法削弱成德节度使。
为了达到目的,唐宪宗任命王世真的儿子王承宗为新的成德节度使。
随后,将原来成德节度使的地盘划出来一部分,然后把这块地方给了新的保信军节度使薛昌朝。
如此一来,成德节度使的权力就被削弱了很多。
后来,王承宗受人挑唆,以为薛昌朝和朝廷有勾结,于是派人把薛昌朝抓了起来。
唐宪宗得知后,马上派兵征讨王承宗。
然而,这一次的战事并不顺利,官军因为主帅不懂军事而一败再败。
不仅如此,昭义节度使还趁火打劫,战况一度对官军十分不利。
不得已,唐宪宗只能暂时和王承宗议和,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放弃解决藩镇,而是暂时搁置下来而已。
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突然病逝,而他的儿子田怀谏年仅十一岁。
更为重要的是,田怀谏的母亲不懂政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唐宪宗的谋划下,魏博内部果然发生了分裂,而田兴理所应当地成为代理节度使。
田兴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他不想搞割据,因此打算归顺朝廷。
就这样,田兴被朝廷任命为新的魏博节度使,看似是节度使,实际上已经收归朝廷。
处理了魏博之后,唐宪宗将目光放在了淮南西道。
战淮西安天下
公元813年,淮南节度使吴少阳病逝,吴少阳的儿子吴元济隐瞒了这个消息。
吴元济知道,这个消息公开后,唐宪宗肯定会拿淮西吴家开刀。
因此,吴元济上书朝廷说父亲吴少阳病逝,请朝廷将淮西事务交给他处理。
唐宪宗看到这个奏疏后,立刻察觉到淮西出了问题。
他假意答应了吴元济的要求,随后开始部署对淮西的军事讨伐。
等到吴元济向朝廷宣战,唐宪宗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可惜,因为官军各自为战,结果导致战争初期官军不断吃亏,甚至直接没了两路大军。
为了挽回局势,唐宪宗先后启用了李光颜和李愬。
吴元济这边也没有闲着,看到情况不队后,吴元济便向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求援。
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懂得兔死狐悲的道理,所以派兵帮助吴元济。
不仅如此,李师道还派遣杀手刺杀了唐宪宗的宰相,闹得朝廷人心惶惶。
好在唐宪宗及时稳住了局势,然后大力支持李光颜和李愬,战争的天平遂倒向唐宪宗这边。
最终,淮西之战以官军俘虏吴元济而宣告结束。
吴元济被活捉之后,天下的藩镇就剩下平卢节度使和成德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发现无法和朝廷抗衡后,主动归还了两个州,还将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
李师道本来打算归顺的,但是中途又叛变,结果被唐宪宗派兵杀死。
从这一刻开始,天下的藩镇基本被唐宪宗平定,这一年,唐宪宗才40岁。
也许是太过顺利,平定藩镇之乱后,唐宪宗开始沉迷炼丹,并且和秦始皇一样追求长生不老。
结果,公元820年,唐宪宗因服食丹药暴病而亡,年仅42岁。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