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三国历史的人,想必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曹丕为何要废掉汉献帝,急于称帝?其称帝的动机究竟何在?魏文帝曹丕又能从称帝这件事中获取哪些好处?

就整个历史而言,魏文帝曹丕还算得上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尽管他有诸多为人诟病之处,例如好虚名,错失了魏蜀联合灭楚的难得机遇,但总体来说,也算是一位睿智的君主,而且文采出众。

魏文帝曹丕之所以急于代汉自立,大叔认为动机与好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施恩。

魏文帝曹丕与其父魏武帝曹操相较,逊色不少。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于,魏武帝曹操能够镇住所有人,且智勇双全,能让众人心悦诚服地为其所用,任其驱使。

况且,那些官僚们在魏武帝曹操手下做事,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因为魏武帝从不吝惜赏赐,每次都有额外的好处赐予他们,所以这些人对魏武帝曹操唯命是从,甘愿称臣。

至于这些官僚们是否会以对待魏武帝曹操的心态对待魏文帝曹丕,尚不得而知。因此,魏文帝曹丕接替魏武帝曹操之位后,首要任务便是向众人施恩,以使众人忠心耿耿地对待自己。那么自己能给予他们什么呢?爵位?俸禄?这两者皆依功劳和爵位而定。那怎样才能让大家在俸禄与爵位上更进一步呢?答案便是代汉自立。随着自身地位的变化,官僚们也能随之提升,从而达到施恩的目的,让官僚们能够像效忠其父一样效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名义。

在古时候,名义这一因素极为重要。只要拥有名义,那么所有不正当的行为也会因名义的存在而变得合理化。自古以来,中国人做任何事,都讲究师出有名。只要师出有名,便可用任何手段实现自己期望的结果,且不会有人质疑其合理性。

对于魏文帝曹丕来说,倘若他不代汉自立,就会一直受到名义和礼法的束缚。虽说汉献帝只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但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对魏文帝曹丕而言,汉献帝的存在始终是个牵制,尽管对他构不成威胁。

举例来说,魏文帝曹丕在未称帝前打压兄弟,众人会认为他冷血无情、残害手足。然而,当魏文帝曹丕代汉自立后,有了皇帝的名号再去打压兄弟,众人便不会如此看待,而是会认为他这么做是为了稳固皇权。前后行为如出一辙,但人们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只因魏文帝曹丕拥有的名号不同,所以人们的认知发生了巨大变化。名义能够将一切行为合理化,无论好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安定人心。

倘若魏文帝曹丕没有代汉自立,汉献帝一直未被逼迫退位,汉家的国祚名义上便一直存在。那么,魏文帝曹丕始终只是一个权臣,名义上大家都是汉家之臣。既然曹家可以成为权臣,其他家族自然也可以,凭什么朝政大权要握在曹家手中?难道别家就不能垄断朝政,行伊尹、霍光之事吗?

但魏文帝曹丕代汉自立之后,众人的名义身份便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我是皇上,你是大臣”,由平等的汉家之臣变成了皇帝与臣子的关系。此时,若有人再有其他想法,就得仔细掂量了。

这便是为何历史上谋臣劝进时,都会劝主事者当机立断竖起旗号。因为一旦名分确定,那么做任何事都会失去合理性。只要名分已定,人心就会倾向于名分确定的一方,己方的大势与机会就会消失。魏文帝曹丕代汉自立,具有安定人心之效,代汉自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是大叔所认为魏文帝曹丕急于代汉自立的原因。大叔个人觉得,魏文帝曹丕此举是正确的,而且越早越好。当然,此文纯属个人之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