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杨迪报告彭德怀,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被歼7.8万余人。彭德怀表扬:“人民军打得漂亮,同第四次战役取得的战果一样,可喜可贺!”
1952年7月,坐镇东京遥控指挥谈判的李奇微,得知中朝代表一口咬定必须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回电给范弗里特:充分发挥陆、海、空军绝对优势,用枪炮逼迫中朝两军就范。
李奇微观察到,朝鲜东海岸的大部地区地势低洼,又称亥安盆地。北部有座山,从军事价值而言,控制那座山便可俯视一切,控制一大片地方。这里又是朝鲜人民军的补给基地,地形突出。李奇微认为要给朝鲜人民军以致命打击,必须夺取亥安盆地,控制制高点。
1952年7月27日上午,李奇微命令第十军和南朝鲜第一军夺取亥安盆地。这天下午暴雨如注,山洪暴发,打头阵的美军第十军第二师被山洪阻挡在刚出发的公路上,进不能退不得。
8月17日,李奇微接到气象科报告,说未来一周之内的天气晴好,当晚就下达了发起夏季攻势的作战命令。
18日拂晓,由新任的第十军军长巴亚斯担任第一线指挥,美军第二师,南朝鲜军第五、第七、第八师和首都师,共10万兵力,疯狂向驻守亥安盆地的朝鲜人民军发起猛攻。
炮火急袭一停,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蜂拥而上。在这里担任阻击的是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三军团。他们迎头痛击,进攻的敌人死伤无数。入夜下起了毛毛雨,后半夜变成了倾盆大雨。朝鲜人民军在雨声掩护下发起反击,把敌人赶下山。
激战至第四天,巴亚斯见全面进攻成效不大,改为重点进攻983高地和773高地。这两个高地被敌人攻占,人民军一夜之间又将其夺回,反复10多次。敌人在此伤亡万余,两个高地都被鲜血染红。人民军称之为英雄高地,美国记者称之为血染岭。8月31日,防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联合国军伤亡2.4万余人,朝鲜人民军也付出了万余人伤亡的代价。
夏季攻势第一阶段结束后,彭德怀判断李奇微、范弗里特如牌桌上输红了眼的赌徒,不肯认输低头,还要再次进攻,同朝鲜人民军领导协商后迅速调整了部署,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
9月9日拂晓,浓云密布,美军第一师两个团,南朝鲜军第八师、第十一师共计6个团8万兵力,在航空兵支持下开始进攻。8万人拥在长4公里的路面上,平均每公里两万人。8万人看起来虽人多势众,但是道路小,拥挤在窄窄的三四条路上,兵力展不开,进攻一昼夜,被朝鲜人民军的炮火顶了回来。从9日至18日的日日夜夜,枪炮声一分钟没停,轮番进攻79次,而联合国军寸步未进。
18日晚上,李奇微飞快浏览了范弗里特报来的伤亡人数,共计2.2万余人,吓了一跳,他垂头丧气,回电给范弗里特,命令他停止进攻。
美军记者桑特拉奇来到美军第二师采写新闻,师长夏奏向他描述双方争夺文登东南3公里的851高地。记者发现夏奏说完后掉过脸去擦眼泪。几天后,桑特拉奇在《纽约时报》发表新闻特写,标题为《851高地是美军的伤心岭》。
为了配合东线黄基、松鱼目地区的人民军作战,彭德怀命令志愿军于9月5日、6日,先后向德寺里、338.1高地、中马山、西方山、斗流峰等地的联合国军阵地发起有限目的的进攻,毙伤敌共计2000余人,占领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既支援了东线人民军的作战,又改善了志愿军在平康平原的防御态势。
夏季战役结束那天,总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将战役要报递到了彭德怀的手中。彭德怀举看到上面写道: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虽然突入我东线阵地2~8公里,占我土地179平方公里,但却付出了被歼7.8万余人(内美军2.02万余人)的代价。彭德怀说:“人民军打得漂亮,同第四次战役取得的战果一样,可喜可贺!”
夏季战役结束后,9月24日,范弗里特在汶山附近召开了第八集团军作战会议。范弗里特对夏季攻势进行了总结,他重重叹了一口气说:“这次的夏季攻势,上帝没帮我们的忙。我们原计划目标是夺取亥安盆地及以北的山头,但是,由于共产军死守851高地和1211高地,没能打开向纵深发展的缺口,现在不得不中止进攻了。人员的损失和物资的消耗刚才我也说了,检讨战术,错误有两条,一是机械地强调正面进攻,二是步炮配合不协同……
范弗里特接着说:“夏季攻势由于各方面原因,同共产军打了个平手,不胜也不败,下一步的秋季攻势,我准备了一个进攻中共军队的兰格拉计划。”
此后,彭总指挥的抗美援朝秋季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志愿军的战术有着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些新特点:主要依托坑道体系;步兵突击部队减少,而支援的炮兵和工兵增多。此役,志愿军共毙伤俘敌2.7万余人,我军伤亡1.07万人。
致敬抗美援朝英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