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俄罗斯顶级航空专家来到北京,声称祖父是我国开国元勋。
此人名叫阿廖沙,是苏联保密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他口中的祖父正是刘少奇。
阿廖沙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他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两人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会成了刘少奇的孙子呢?
刘少奇也没有在苏联定居过,阿廖沙到底从何而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阿廖沙的真实身份。
一 神秘来客
2003年4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迎来了一位神秘来宾,一个高大威猛的小伙子,要来办理前往中国的签证。
审查资料时,工作人员发现他曾在前苏联保密单位工作,工作时长超过了10年,可以说是一位元老级别的专家。
苏联专家去中国干什么呢?
当工作人员发问时,他才慢慢张口,表示自己名叫阿廖沙,在苏联已经找不到亲人,他要去中国寻根,他的父亲长期在中国效力,名字叫做刘允斌,而他的祖父身份更加特殊,竟然是我国的开国元勋——刘少奇。
大使馆的人一听,全都吃了一惊,从来没听说过刘少奇有一个外国孙子,也没有见过刘少奇把阿廖沙带回国,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蹦出了一个孙子呢?
为了搞清楚阿廖沙的身份,同时也为了核实他的资料,工作人员开始到处查找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阿廖沙还真是刘少奇的孙子。
刘少奇有个长子叫做刘允斌,阿廖沙则是刘允斌的儿子。
既然是开国元勋的孙子,为什么阿廖沙长时间流落在苏联呢,并且还在苏联航空局效力,这么多年来,阿廖沙就没有想过回国吗?又为什么在刘少奇辞世之后的2003年,才想起来回国寻根?
这一切,恐怕还要从阿廖沙的身世说起。
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出生在中国,母亲是刘少奇的第二任妻子——何宝珍。
何宝珍和刘少奇的感情是在毛主席见证下进行的,杨开慧介绍,最后两人结成正果,婚后何宝珍生下了2个儿子1个女儿,其中大儿子就是刘允斌。
只可惜,战乱年代一家人聚少离多,还没等到刘允斌长大,何宝珍就因为叛徒出卖而牺牲,那时候的刘少奇又忙着长征,根本没时间照顾刘允斌,刘允斌就这样孤苦无依,一直流浪到1938年,家里的哥哥才把他带到了延安。
刘允斌年纪小,生活无法自理,再加上战乱,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这让刘少奇操碎了心。
1939年,机会来了,这一年周总理骑马受了伤,国内医疗条件有限,他不得不前往苏联治疗,一同前往的,还有一批渴望出国求学将来好报效国家的青年。
刘少奇一听,刚好可以把刘允斌送到苏联去,一来可以保证刘允斌的安全,二来可以让刘允斌扩宽眼界。
就这样,一大批烈士遗孤跟着周总理来到苏联,刘允斌也就此在苏联安顿下来,在苏联学了几年时间,刘允斌年纪渐长,1945年,高中刚毕业的他,立马加入了我党。
随后又转到莫斯科钢铁学院求学,抗战胜利,新中国重工业一片空白,考虑到祖国需要,刘允斌又来到莫斯科大学专攻物理。
1950年,刘允斌学成,之后便在苏联结婚生子,妻子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女儿是索尼娅,儿子则是阿廖沙,中文名字是“刘维宁”。
阿廖沙出生后,基本没见过刘少奇,包括父亲刘允斌也回国效力,阿廖沙则留在苏联发展。
一个开国元勋的后代,就这样成了苏联的专家,留在苏联的几十年中,阿廖沙到底经历了什么?他能否成功回归中国?
二 分隔两国
这位航空专家的身份可不简单,他名字阿廖沙,中文名是“刘维宁”,祖父是刘少奇,祖母则是何宝珍,父亲是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
刘少奇为什么要把孙子留在苏联效力呢?为什么不让他回国发展?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阿廖沙不得不留在苏联。
刘允斌在苏联结婚,妻子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名叫玛拉费多托娃,两人是大学同学,在莫斯科读书的时候相识相知。
刘允斌和妻子完婚后,一直很受苏联重视,尤其是在物理学界,他获得了很多奖章,被苏联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既然是苏联的专家,要随时随地去中国走动,这是很困难的,因此刘允斌本身就没什么机会回国,更别说刘允斌的儿子阿廖沙。
同一时间,新中国刚建立,刘少奇忙着打理事务,也没有时间来访苏联,好不容易有机会去苏联去一样,父子俩相聚的时间也很短,来不及多说什么,刘少奇就回到了中国。
再次相见就是1950年,刘允斌带着妻子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在北京他和刘少奇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席间刘少奇已经长出了白发,他对着刘允斌语重心长地表示:
祖国需要他,希望刘允斌能回国效力。
刘允斌想回国,可苏联那边却不愿意,另一方面,妻子也怀了孕,即将临盆的她不可能和丈夫分隔两地,此外,刘允斌的学业也还没有完成,他打算在苏联取得副博士学位,学到真本领之后再回国。
这一学就是5年时间,1955年,刘允斌斩获副博士学位,阿廖沙也已经出生,刘允斌的妻子也获得了莫斯科大学的博士学位。
一家人生活安定下来,对于刘允斌的依赖也大大降低,1957年,刘允斌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放下妻子和阿廖沙,回归祖国投身建设。
此举遭到了妻子的反驳,她不希望和刘允斌分开,也不愿意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阿廖沙还小,大女儿也还在读书,更何况,苏联也很倚重刘允斌,几乎没人希望刘允斌回国。
面临重重阻碍,刘允斌还是下定决心要回国,他相信妻子能理解他的心情,1957年10月,刘允斌坐上了回国的飞机,一落地他就被分到了军工部门的核心层,内蒙古包头是他的实验室,他在这里研究着祖国的最有力的武器——第一颗原子弹。
投身研究,刘允斌几乎没有时间去苏联看望阿廖沙,他只能给阿廖沙写信,刘少奇不忍心阿廖沙一个人在苏联,1960年,刘少奇跟着代表团来到苏联,看到聪慧可爱的阿廖沙时,刘少奇忍不住亲了亲他的脸颊。
阿廖沙对于这位祖父也很是喜欢,刘少奇带给他的玩具和糖果,全部都被保留了下来。
只可惜,在这之后阿廖沙就极少见到刘少奇,就连父亲刘允斌也失去了联系。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刘允斌的信件无法送达苏联,一家人就这样断了联系,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到了60年代后期,刘允斌和刘少奇又被卷入了政治纷争中,刘允斌在1967年辞世,刘少奇则在1969年病逝。
远在苏联的阿廖沙哪里知道这里,再次得知祖父和父亲的消息,已经是80年代。
可以说阿廖沙对刘少奇知之甚少,在苏联生活的时间,阿廖沙一路进入了苏联航空局,也因此成了顶级航空专家。
按理说,阿廖沙的生活十分平稳,又为什么在2003年执意回中国呢?阿廖沙到底能不能成功回国?
三 艰难回国
这个叫阿廖沙的男子,的确是刘少奇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从出生开始,阿廖沙就一直留在苏联,即便是1969年刘少奇辞世后,他也依旧留在苏联生活。
一方面,由于中苏关系恶化,阿廖沙根本没办法来中国,另一方面,刘少奇的消息被封锁起来,阿廖沙根本不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
直到80年代,阿廖沙已经长成人,在母亲的培养下,他成了苏联的高材生。
阿廖沙的姐姐进入高尔基文学院就读,阿廖沙则致力于航空事业,80年代末期,苏联即将解体,阿廖沙一家无处可去,姐姐选择了移民美国,并在美国组建了家庭,阿廖沙则进入俄罗斯航空局,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
从60年代到80年代,时间过去了20多年,阿廖沙根本无法联系上父亲曾经的好友,更别说联系祖父刘少奇的朋友,阿廖沙就这样在苏联独自生活,唯一的亲人可能就是母亲玛拉。
1987年,阿廖沙迎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她就是王光美,王光美是刘少奇的第六任妻子,阿廖沙应该喊她一句奶奶。
那时候的王光美来苏联探亲,碰巧一番打听下,得知刘少奇还有一个孙子阿廖沙留在苏联,正是在这番机缘巧合下,阿廖沙才重新和中国有了联系。
王光美邀请阿廖沙来中国游玩,阿廖沙应邀前往,此次去中国的时间很短,但却给阿廖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见证了中国80年代的巨变,从此刻开始,阿廖沙逐渐产生了要回中国的想法。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一团乱麻,还没等俄罗斯恢复元气,母亲玛拉又相继辞世,包括阿廖沙的外公外婆,也随着苏联解体成为了过去。
阿廖沙唯一的姐姐也定居在美国,放眼望去,在苏联竟然找不到任何一位亲人,这让阿廖沙产生了“举目无亲”的感觉。
1998年,阿廖沙同他父亲刘允斌一样下定决心,他要回到中国寻根,去中国发展。
1998年也刚好是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工作人员给阿廖沙发出邀请,阿廖沙更加心急,然而,当他提出要回国时,却遭到了俄罗斯的无情拒绝。
理由是阿廖沙在保密单位工作了20多年,掌握了不少绝密资料,要想出国是不可能的,就算不在单位工作,那也必须要等5年时间,才能允许他离开俄罗斯。
阿廖沙心急如焚,俄罗斯不放行,他根本没办法去中国,拖来拖去,阿廖沙再也等不及,他直接向航天局提出了辞呈,按照流程,辞职之后还需要5年时间才能放行。
阿廖沙在期盼中度过了5年时间,到了2003年,阿廖沙拿着资料来到大使馆,经过资料核查,大使馆确证了他的身份,随后阿廖沙终于乘坐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飞机在北京落地,阿廖沙受到了王光美等人的热烈欢迎,随后阿廖沙来到刘少奇的老家湖南,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祖父的点点滴滴,也了解到中国艰难的革命历史,更感受到了当年父亲刘允斌要回国的决心和不容易。
阿廖沙来到刘少奇纪念馆,他把家里的照片合影捐给了纪念馆,纪念馆为了感谢他,还送了一块带刘少奇照片的手表给他。
此次中国之行,让阿廖沙下定决心,一定要留在中国长期效力,祖父没有完成的事情,他来继续完成。
为了能在中国永久定居,阿廖沙前前后后跑了不少部门,最终他选中了一个好地方——广州。
广州和俄罗斯不同,这里气候温暖,风景优美,适合长久居住,最要紧的是,广州包容性强,就算走在街道上,市民们也总是热情好客的。
成功定居广州后,阿廖沙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他组织建立了一个俄罗斯亚洲工业联合会,该组织获得了中国和俄罗斯的一致好评,也意味着中俄之间的友好交流。
正是有阿廖沙这样的人,两国之间的关系才越来越融洽,这也是阿廖沙寻根的意义之一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