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上曾有按照数字排序的六大公园,如今除了中山公园(第一公园)、老舍公园(第六公园),以及面目全非的上海路工人体育场(第三公园)之外,其他均已消失,而且消失的很是彻底。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是逐渐变得鲜有人知。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命名了青岛第一至第六等6座公园,将日占时期的“深山公园”改称为第四公园。说起第四公园,或许很多老青岛人也不知道在哪。
如今的中山路南段,肥城路至曲阜路之间,马路的西侧现在是一组保存较好的银行建筑大楼,这里就是曾经著名的第四公园所在地。
《青岛市志·园林绿化志》记载,青岛第四公园建于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位于今中山路、曲阜路、河南路、肥城路之间街心,是一片比较方正的街心公园。根据史料考证,这一建设年代说法是不正确的。
据《中国青岛市公园绿地的形成和转变》介绍,第四公园始建于1901年,也就是德占青岛的初期,初时没有正式的名称,被称为城市公园或城市广场。
中山路与肥城路西北角,肥城路17号,1905年由德国人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开发建设。如今,随着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这两栋保留至今的历史建筑,也将很快揭开新的妆容。
德占时期,左侧的不莱梅大街(今肥城路)g街区这两座出租住宅楼,其对面弗里德里希大街(今中山路南段)与汉堡街(今河南路)之间,规划中的城市公园已初具规模。
德占时期,中山路、肥城路、河南路、曲阜路交界的城市公园,其形状也是颇为方正,图片中还可见一处不是很大的人工湖。
德占青岛后,德国人利用青岛的地形特点,在许多空地上营造公园绿地。这些公共绿地中,较大的就有弗里德利希大街(今中山路南段)以西、不莱梅大街(今肥城路)街角6050平方米大的城市公园。
日占青岛时期,曲阜路深山公园前。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将河南路改称为“深山町”,城市公园被命名为“深山公园”。此时,公园的特征已较为明显。
日占时期,深山公园内景。
公园最初的目的一部分是为了培养幼苗而建,后来随着陆续增建,绿植逐年增加,成为一处城市园林。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在被已更名为“深山公园”内增建儿童游乐场,加设凉亭、秋千等设施,逐步显示出都市公园的形态。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改称为青岛第四公园,园内继续保持了增植的状态。据《胶澳志》记载,第四公园,面积6003㎡,1923年,种植花木仅86株。1924年,种植了246株,并建立了四个花卉苗圃。
照片左侧第四公园一角绿植繁茂,对面是福禄寿大戏院和青岛咖啡饭店。
1924年登载在《青岛时报》上的青岛咖啡饭店广告,从中可见第四公园的知名度已是很高了。
敬启者,本饭店备有特别菜点西洋烟酒午饭晚饭听客自便且晚间设有音乐师跳舞术以助诸君纳凉之余兴如蒙光顾毋任欢迎之至 特此登报露布。
地址:山东路十一号大舞台戏园隔壁第四公园对面便是
据刘少文的《青岛百吟》记载:“第四公园甚平衍,无奇花异卉,树仅百株,而在中山路侧,又近福禄寿电影院。马龙车水,遂为士女所恒游。灯火光深,绮罗香腻,近水楼台,固有幸不幸也。”这就是说,第四公园在当时,已成为岛城富商和摩登女郎经常光顾的地方。一些“芳闻艳事”也多出于此。所以刘筠又有诗曰:“衣香鬓影去匆匆,故意撩人立上风。疑是身经花坞里,魂消尽在不言中。”
上世纪四十年代,银行建筑群中山路肥城路拐角。
1929年,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为使中山路成为一条新的商业金融街道,1932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将就位于中山路的青岛第四公园土地辟为商业开发区域。 第四公园竞租后,金融界竞相抢购。青岛银行同业公会及中国银行、大陆银行、山左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金城银行等6家银行决定共同承租该地块,购地费用由6家银行分摊。
1934年后,这里逐渐成为一片庞大的银行建筑群,建筑全部使用产自青岛的花岗岩,典雅壮观。不久,浙江兴业银行、青岛农工银行也随后迁入。当时青岛市有银行15家,其中8家集聚于此。
虽然当时已成为国内一线城市,但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青岛尚无一处大型公共礼堂。市政当局将青岛第四公园的地块拍卖后,置换的资金在兰山路1号港务局检疫所旧址上兴建了第一座群众聚会的礼堂,1935年落成,定名为青岛市礼堂。
中山路上的第四公园消失后,市政府于1933年在太平角一路东南沿海新辟公园,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抵补第四公园,后面积逐渐扩大,这就是如今的太平角公园。
曾经的公园旧址一角
青岛历史上有过按照数字排序的六大公园,随着岁月变迁以及岛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它们当中有尚存的、有改建的、有消失的,有的或许老青岛人也不知道在哪。那些曾经承载回忆的公园,成为城市历史发展中的一段记忆。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