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底直罗镇战斗胜利结束后,2团在原住地稍事休整,就经过5天行军,转到了宜川县秋林镇以北数十里的村庄驻扎。2团住在附近8、9个小村子里,梁兴初带着团部和重机枪连,住在一个塬上的一排窑洞里。2团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进行休整和训练,而梁兴初则跟着上级领导开始考虑和前期侦察,准备东渡黄河到山西作战。
红军东征示意图
1935年12月29日,总部给101去电要求他到瓦窑堡开会,1936年1月2日,101带着侦察参谋曾思玉和骑兵侦察连一个手枪班前往开会,会后没回军团部,又赶赴黄河沿岸清涧到延长一带侦察,在黄河沿岸待了13天。1月31日总部开会决定东渡黄河,同日左权又带人到黄河沿岸继续侦察。2月11日,101又带着1师、2师、4师的师长和各团长,带领侦查人员到黄河边继续看地形,确定渡河点,梁兴初也跟着一路。梁兴初碰到101时,101问他在甘肃镇原县三岔镇负的伤好了没有,他说没有,101对他说:“那你就一边工作,一边养伤吧。”
梁兴初他们这些师、团长,分成几个小组,带着侦察科长和参谋,化装成陕北老乡,穿着棉袄裤,头扎白布手巾,肩上扛个筐子,手里拿个小锄,沿着黄河延长、延川、吴堡3县侦察。因当时是一年最冷的时候,本来计划是等黄河结冰直接走过去,但1935年冬天是暖冬,冰层不厚,只有乘船过河,从渡口强渡过河。在那里,梁兴初他们和老乡们打成一片,和老乡关系极好,一起吃小米饭、窝窝头,喝面条汤。在老乡帮助下,他们把沿线所有的地方都仔细看了一遍,连很少有人知道的羊肠小道在老乡帮助下也找到并亲自走了一遍,有时候,晚上他们还偷偷摸过河去,侦察对岸敌人的据点和火力配备,画上地图,再回到河这边来。
梁兴初这次侦察在黄河边走了有七、八十里路,发现了阎锡山军队弱点,就是他的兵力分散在各个地方,还经常看到晋军士兵穿着大衣,背着枪睡大觉,素质不高。最后101将强渡地点选在陕北绥德县沟口村,对面就是山西柳林三交古镇。
2月20日20时,红1军团从绥德县沟口开始强渡黄河,红5团曾国华带领24名突击队员第一批强渡成功,随后红2师顺利过河。开始2团作为2师后备队,因晋绥军战斗力不高,没有捞上大仗打,后来最大的一次硬仗是与关麟征的25师在山西大宁县打的堡村崾阻击战。
4月17日红2师从隰县午城镇方向进入大宁县太德塬,25师也跟到了太德塬,18日晨战斗就在龙吉村马王庙附近打响,先是红2师向永和桑壁镇北撤,红5团作为后卫在后阻击,边打边撤,到了堡村崾一带,因地形好就在此阻击25师,战斗到下午3点,25师一部从堡村西南下沟经燕家河迂回,对5团进行合击,给5团造成一定损失,领导就让梁兴初带2团换下5团,要求把25师顶住。
梁兴初带2团上去后,利用大宁各处称呼“崾”的地形,构筑坚固工事,顽强抗击了三天,到第三天晚上接到命令才随2师向西南方向撤退,把敌人引向西南,以便主力从西北永和县黄河渡口回陕北。梁兴初就率2团撤退,快速向吉县前进,天快亮的时分,来到离吉县十几里路的地方,看到山坡上有敌人的一个连在放连哨,于是断定吉县驻有部队,向师部汇报后,当时刘亚楼生病了,邓华主任和参谋长熊伯涛命令2团担任后卫掩护,掩护全师向西转移。梁兴初观察地形,估摸敌人只有1个连百来人,相距不到1里,当机立断决定趁其不备把它消灭,就命令1连和3连摸上去,不到20分钟就把这个连包围缴械投降了。天亮以后,2团之后也撤退了,因吉县敌人消息不明,也不敢出城追击,2团顺利追上师部,随后安全渡过黄河。
延川县大相寺会议旧址
回到陕北后,在5月14日,红1方面军在延川县大相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经验,部署西征任务,梁兴初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批评1军团的本位主义时,也揭发了红2团的一件陈年旧事。那是直罗镇战役后,2团的伤员,包括1个副连长、4个排长、10几个战士被送到延长的后方医院治疗,伤好后医院不让他们回2团,要留在医院分配工作。本来这是那时伤员安置的正常程序,但2团干部战士有点恋家,梁兴初和2团政委知道后,上报师部同意后,就派人去接人结果没接出来,然后梁兴初俩人就带上一个排,去医院强硬的把伤员要回了2团。
会上这件事被捅出来后,参会人员眼光都盯向2团的领导,幸好师长刘亚楼站出来说这事是他同意的,把责任承担下来,但是梁兴初还是受到了处罚,就是在会上站了一会儿,后来才叫他坐下。从这件事上看,梁兴初和战友关系好,性格随和,战友可以叫他外号“梁大牙”,但其实他也是有性格的,有时也是一个“刺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