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材讲两种感冒对应两种脉象、两种主治法:
风寒感冒——脉浮紧——辛温解表法
风热感冒——脉浮数——辛凉解表法
很多学者(如娄绍昆医师)认为风寒感冒也常见数脉,认为脉浮紧数也是风寒感冒的常见脉象,数脉并不是风热感冒所独有。
在实践中,可以观察到很多将风寒感冒误作风热感冒而误治的例子,因此,很有必要研讨“数脉与伤寒的关系”,以避免误治以及误治带来的多重后遗症。
当然,脉象并不是感冒辨证的唯一依据,但是,脉象毕竟是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此作深入思考与研讨。
本文以《伤寒论》原典为依据作研讨,抛砖引玉,期待高论。
《伤寒论》涉及数脉的条文不少,我们逐步讨论。
《伤寒论》原文(数字为条文序号):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吴越理解:
以上5条,原本应是一条,所以必须合起来解读。48条开始讲的“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是基本情况,是48条后部分以及49-52条的共同基础。49-52条如果单独解读,就难免断章取义。
48条讲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呢?——太阳经得病之初,用发汗法,但汗没出透,导致病传至阳明经,出现“微汗出,不恶寒”的症状,这是“二阳并病”(太阳与阳明并病)。这种情况不能用攻下法,而是要用“小发汗”的方法——“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 。
48条后部分讲了基于上述病情的一种变证及其治法:如果“面色缘缘正赤”,就是面色发红,这说明“阳气怫郁在表”,应当用解表法,或热熏法(“当解之、熏之”),目的就是小力度发汗;但是,“解之、熏之”如果发汗程度仍然不够(“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那么,热邪还是怫郁在表不能发越而出(“阳气怫郁不得越”),应当出汗的而不能出汗(“当汗不汗”),那么接着就会出现烦躁、身体感觉痛又说不清楚、短气、不能躺下而只能坐着等症状(“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其原因都是发汗不透,需要再发汗(“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凭什么这样判断呢?因为脉涩(“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小结:48条讲了涩脉适用发汗法的一种情形。
第49条应当与第52条联合解读。
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应看作是接着第48条开头两句话(“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而讲的。此时如果出现脉浮数(而不是涩脉),也应当发汗(“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但是,如果误治了,没发汗,而用了攻下法,就会出现身重、心悸、尺中脉微等症状,这时就不能再用发汗法,而是要等人体自愈、自己出汗,病才会好。——“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小结:49条讲了浮数脉适用发汗法的一种情形。
第52条,可接着第49条理解,就是出现48条开头部分与49条讲的情形,可用麻黄汤发汗。
第50条讲脉浮紧可用发汗法,这个不用多解释。
第51条讲“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可理解为对脉浮数、脉浮紧的综合概括,即无论脉浮数还是脉浮紧,都可以用麻黄汤发汗。
论述至此,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伤寒感冒“脉浮数”同样可能需要用到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来发汗,而不是说风热感冒才会出现“脉浮数”的情形。
那么,如果上述第49、52条的情况,误作风热感冒而用辛凉解表法(如、桑菊饮、银翘散之类)会怎么样呢?那肯定会伤害人体阳气,虽然表面可以退热,但寒邪却会深伏于体内,日久必成痼疾。
(未完待续)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12月8日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吴越心愿:提炼中医理论,完善经方体系!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愿中医弘扬世界,广济众生!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阳主阴从”高效养生法》等自助中医普及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