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作为潮州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古代潮州陶瓷业的繁荣与发展。在笔架山潮州窑考古发掘项目的现场,就有三位“宝藏女孩”扎根一线,致力于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今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在潮州探宝的故事。
选好手铲、刮铲等工具,戴上遮阳帽和手套,郑佩娜、郗悦和郑俊霞三位“90后”女孩来到考古发掘项目现场。刮土、观察、判断、讨论……她们以专业一点点还原历史真实。这三位毕业于中山大学和伦敦大学考古学专业,入选潮州市“韩江人才计划”名单的“探宝女孩”是我市考古工作的新生力量。
市博物馆考古调查部工作人员 郑俊霞:用手铲还有刮铲这些考古工具做一个刮面,画线,然后分辨这个地层的早晚,叠压打破关系。像我们这边南方是偏向红土的,加上这种阳光一照,这个土色它就会变得泛白,很难去划分它的地层。首先自己会喷一点水,然后不停地刮面,刮了之后自己先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自己判断不出来的话,也会跟周围的其它方去对比一下。
考古是一项复杂、严谨、细致、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通常一个考古项目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特别考验脑力、体力和耐力,对女性从业者而言往往更具挑战性。然而“宝藏女孩”们不以为苦,反而以此为乐。
市博物馆考古调查部工作人员 郗悦:不乏味,因为你在发掘的时候,会有迷茫的时候,但是也有柳暗花明的时候,就是当你发现了一个新的遗迹,你会想要知道它和别的遗迹在时期上的关系,使用的功能方面上的关系,所以你会想要去探究,你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它不仅是面对一地的土,它面对的是历史的故事。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省、市文物部门联合清理发掘了十一座龙窑,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窑具,发现了窑业生产相关的建筑基址,再现了千年瓷都海丝盛景。今年初,市粤东考古中心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功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新一年度的考古发掘项目,并于今年9月正式开始发掘。这里丰富的考古资源正是吸引三位考古工作者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来到潮州探宝的原因。
市博物馆考古调查部工作人员 郑佩娜:我们史前的文物点、遗迹点是非常多的,而且其实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做了很多工作,像我们在潮安或者湘桥,都有分布着史前的贝丘遗址。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所在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它是广东省目前发现最大规模的一个宋代窑址群,这里也发现了省内最长的一个宋代龙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它被誉为宋代广东的陶瓷之都。它本身是做考古工作或者文物古迹活化利用非常好的一片沃土,是资源非常丰富的,是需要我们这一辈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去开拓的一个领域。
在许多人眼中,考古是在“挖宝”,事实上,普通人眼中的“宝”和考古工作人员眼中的“宝”,并不相同。
市博物馆考古调查部工作人员 郑佩娜:比如说我们这个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它是一个民窑,挖到很多都是当时废弃的一些瓷器、瓷片和匣钵。虽然说具有这个科学、历史或者文化艺术方面的研究价值,但是可能在市场上它是不具备太大的经济价值的,它属于我们研究者的一个宝贝,但不属于咱们普通大众所认为说考古会挖出一些金银珠宝。
正因如此,近年来,依托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丰富的一线考古文物资源,市粤东考古中心开展了各类有益有趣的公众考古教育活动和活化利用实践,让考古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市博物馆考古调查部工作人员 郗悦:考古其实也不仅是发现很珍贵的文物,它有很多遗迹现象。就比如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个窑址,发掘这个窑址,它就是体现了工艺技术,一个社会组织方式的重要遗迹标志,所以说考古是很包罗万象的一个学科。
市博物馆考古调查部工作人员 郑佩娜:我们前两年发掘出土非常大量的瓷器或瓷片,还有一些窑具的标本,这都是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整理的。然后整理的结果我们也要以各种途径,让潮州市民了解到我们潮州原来有这么大的一个窑址群,在历史上达到这样烧瓷的工艺高度,这些其实都是要跟公众有个链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考古,支持考古的工作。
三位来自不同地方、致力于潮州考古的“宝藏女孩”,怀揣着对考古事业的热爱,远离城市繁华,扎根潮州大地,共同探寻被时光掩埋的潮州故事。她们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找到乐趣,也更好地传承了文化瑰宝。
热门跟贴